2018年6月1日,成都市地志办向社会发布《成都市地方志资源开发项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科研处负责人蒲爱民副教授受邀并出席发布会。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成员、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孝聪对《办法》的发布表示祝贺,他指出,有传承才有创新,传承就是我们的地方志书,创新就是成都市地志办在新时代、新要求下提供了一个全新平台以推动地方志资源开发。《办法》的出台意义重大,一是从调动地方志机构一家的积极性转变为调动多层多面的积极性。二是将地方志由一项官方编志工作转变为全民推进的事业。三是由原来三级志书独大转变为地志办、地方志学会、专家协同开放性的工作模式。四是推动地情开发成果由较为单一的形式转变为多元开放性、应用性成果,并不断涌现新的成果。

成都市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成都市地方志学会会长高志刚表示,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新时代,而文化强起来,才能真的强起来,出台《办法》是地方志进入新时代落实新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此次《办法》打破了多年来地方志工作特别是地情开发工作的许多常规,实现了多项突破:一是打破了仅仅依靠地方志机构和部分专家队伍进行地情开发的思维局限,将广泛调动和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为主要目标。二是打破了以往地情开发由地方志机构“一杆子插到底”的管理机制,建立了地方志机构、地方志学会、专家团队三方协同的运行机制。三是打破了地情开发零散式、碎片化的模式,赢得了集成性、系统化进行地情开发的主动权。总之,《办法》是催化剂,《办法》是助推器。催化剂就是指通过《办法》把社会资源迅速整合起来,催化出一大批有价值的文化成果。助推器就是指通过《办法》把全社会的半成熟或者比较成熟的作品经过专家的指导迅速成熟发表出来。

成都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处处长、成都市地方志学会秘书长杨文华代表成都市地志办就《办法》立足于成都地区方志资源丰富,但缺乏资源整合、有力推动、有效组织的实际,以满足做大地方志格局、及时不间断地积累方志资料、扩大深化地方志社会服务需要,突出开放开发、突出应用性成果、突出跟踪性服务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四川省文史研究馆官员谭继和等项目评审专家,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等驻蓉高校代表,成都古都学会、成都市历史学会等社团代表,各区(市)县地方志机构代表,新华网、人民网、搜狐网、新浪网等十余家媒体记者共计160余人参加发布会。

6月4日,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科研处积极组织人员,按照全省“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四川社科活动月相关安排部署,召开学习讨论会,把推动成都市地方志建设融入到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之中,讨论会上,参会人员积极发言,认真讨论,提出要将成都地方文化融入学校教育教学和文化创意,多出地方文化作品,并联合华侨城共同打造地方文化特色品牌。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科研处将对意见建议进行梳理,并抓好落实工作。会后,参与学习讨论的成员纷纷表示,此次讨论会让他们进一步理解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川篇”的丰富内涵,他们表示,一定会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决策部署,奋力开创四川哲学社会科学新局面,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