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研动态 > 科研动态 > 正文

我校教师李靖专业创作与社会服务多次被新闻媒体关注和报道

发布日期:2018-12-13 作者: 来源: 点击: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安仁校区,坐落于历史悠久的成都市大邑县安仁古镇,它离成都不远,离乡野很近,背靠西岭雪山的险峻,面朝川西平原的辽阔,正是孕育文创,发酵乡愁的绝佳之地。

2010年,李靖从位于成都市的四川电影电视学院金牛校区调到安仁校区执教。从此安定下来,静静地享受着乡村带给他的愉悦:每天上班的路上,蓝天下,远处巍峨的西岭雪山横卧,映衬着大邑的母亲河——斜江河,它静静地流淌,迂回环绕着流过川西平原的边缘;广袤的农田里,在蓝天的映衬下,熟了的稻子金灿灿的,一片接着一片,农田与农田之间的田埂上穿插着郁郁葱葱的灌木,杉树随风摇摆……,这一切,宛如印象派大师笔下那一幅幅真实的佳作,农田里辛勤耕作的农夫正是画面的点睛之笔;近处的林盘,是川西坝子司空见惯的家园——晒着谷子,晾着玉米,一家人围坐院坝,吃着、喝着、笑着、聊着……,多么亲切和谐的生活家园!

在从事高校艺术教学工作的九年里,李靖渐渐发现传统艺术的生命力要有根,要落地,作品才有灵魂,从而激发他去寻找艺术创作的根性——乡村的美。画出美丽乡村,成了李靖所有艺术创作的源泉,并将巴蜀地区美丽乡村建设等一系列公共艺术作为自己创作的重要课题,同时也将这种创作模式带进课堂,带领学生们共同探索,发酵。

    2015年,李靖带领学生团队为安仁古镇完成了巨幅公共壁画艺术《西岭农耕图》,作品完成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吸引了省级党委机关报成都日报的关注,做了《西岭壁画述乡愁》的长篇报道。

178B42

    2016年,建川博物馆抗战系列的中流砥柱馆扩充陈列,邀请李靖绘制反映八路军敌后根据地建设的大型壁画。通过查阅大量的史料、老照片和老连环画,对当时的人物造型、环境特征等进行了充分的研究,最终圆满完成了作品,为自己树立了公共艺术创作的一座丰碑。大邑电视台以《建川博物馆公共壁画文创艺术》为题做了专访。

123BE

2017年,李靖带领学生进行以“画出美丽乡村”为主题的实践性教学,深入大邑县金星乡,带领学生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大邑县出金星乡白岩寺的梦幻美景,成都电视台专门对此作了专访。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科研处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性教学创作和探索中,李靖发现,带领学生参与,不仅大大提高了艺术作品的产能,也给学生提供了勤工俭学、感知社会的机会,这也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鼎力支持。受益最大的是参与的学生,在这样的实践中,学生不仅学以致用,获得工资,还全程参与客户洽谈、策划、设计、创作、绘制。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画画的专业能力,还锻炼了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为自己以后的进入社会工作积累资源,甚至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面对市场,没有任何技术和心理的阻碍,也是“学校+教师+学生+美丽乡村建设+文创”的实践性教学实现的双赢。

346921

34DB2

EC5D4

47584

经过多年努力,在结合乡村建设的实践性教学成果中,他的学生团队已经崭露头角,成果颇丰,得到社会各界及学校的高度认可,以2018年完成的大邑县金星乡美丽乡村建设为例,李靖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深挖特色、归纳亮点,为其创作了《青梅第一村》《七彩金星》《天府花溪谷》《乡村音乐路》《农耕》《丰收》等一系列主题鲜明又富有地方特色的壁画公共艺术,同时,加入舞蹈、丰收等元素,采用类似敦煌壁画的勾边填色的手法,既彰显了大邑县金星乡的物产和文化特点,又带给村民和游客艺术震撼,还融合了广告效应、美化效应和教化效应在公共艺术中的表达,在创作过程中,成都晚报和大邑电视台对李靖的创作团队进行了专门的跟踪报道,并获得大邑县政府的高度评价。20187月,共青团中央的中国青年网以及光明日报的光明网以“四川青年美术教师带领学生描绘美丽乡村”为题进行相关报道。201812月四川日报以《李靖壁画描绘四川美丽乡村》进行报道。

36DE9

6AF48

5EB8D

5F29E

153466

41B3E

6C292

12C45

1B74C17FB72A6DD

在公共艺术领域的实践性教学创作之余,李靖在科研领域也硕果颇丰,出版有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应用型人才培养“十三五”规划教材,“双创”型人才培养优秀教材两部《设计色彩》《速写》,专业领域成果频出,2015年水彩作品系列《成都的行道树》分别发表于成都晚报,油画作品《刘伯承太行游击》发表于中国书画报,并被收藏于中国将军书画研究院。油画作品《那一碗热腾腾的酥油茶》被建川博物馆收藏。油画作品《百年老店打铁铺》发表于西部美术杂志。

10B8FD17117F

13A379

123418

989F1

9DC59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科研处

如今,安仁古镇被成都市列为省级示范的文创文博集聚区,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的创新创业园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未来的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将作为安仁文创的中坚力量,成为成都市乃至全国的文创亮点。在将来的日子里,李靖将带领他的学生们,一如既往地加强探索“学校+教师+学生+美丽乡村建设+文创”的实践性教学的崭新模式,为小伙伴们迎来创新创业的春天。

 李靖,男,中共党员,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美术与设计专业,硕士,讲师,四川大学博士生。曾担任四川电影电视学院艺术设计系主任助理,现担任艺术设计系基础教研室负责人,四川省油画学会会员,德阳市公安局警察书画院特聘教员,共青团大邑县团委兼职副书记。

研究生毕业创作《十二名自杀老人》获四川美术学院第四届优秀毕业研究生作品奖,四川美术学院优秀大学生称。油画作品《刘伯承太行游击》参加四川省博物馆展览并被中国将军书画研究院收藏,油画作品《梦之殇》参加成都画院"川美油画之父刘国枢师生作品展"。近几年,致力于带领学生进行"画出美丽乡村"的实践性教学探索,成果显著,代表作有《天府花溪谷》《青梅第一村》《西岭农耕图》《乡村音乐路》等大型公共壁画艺术,被中国青年网,光明网,四川日报,成都日报,成都电视台,成都晚报等官方媒体关注报道。出版多部教材和专著,主持(参与)省级课题多项,发表论文多篇。

2015年,获"中国第四届高校美术写生展"优秀奖,指导学生参加"中国第四届高校美术写生作品展"获优秀指导教师奖。多次评为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优秀教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