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研动态 > 科研动态 > 正文

我校举行科研讲座——如何做好课题研究

发布日期:2019-05-30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进一步加强科研能力向教学能力转变,科研资源向教学资源转化,根据科研处工作安排并受艺术设计系邀请,526日,科研处负责人、高级工程师蒲爱民副教授为艺术设计系作了——如何做好课题研究的讲座。

首先,蒲爱民指出高校内涵建设,必须以教学和科研两条腿走路,缺少任何一条都是“瘸腿”或“跛脚”。科研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本,是学校发展之要。老师们要重视科学研究,这是高校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科、传承文化、交流合作五大职能之一。

1E9AC6

接着,蒲爱民通过课题即问题的阐述,指出问题是一种客观存在,问题的主要存在方式是现实中的应用问题和理论问题,把应用问题具体化,把理论问题系统化,都需要对问题进行归纳提炼,形成课题。通过目前学校面临的普遍问题,如:如何提高学生课堂互动为引子,提出了“新建本科高校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研究”的问题,总结出要有好的就业质量,就要有好的人才培养结果;要有好的人才培养结果,就要有好的课堂效果;要有好的课堂效果,就要有好的执行课堂;要有好的执行课堂,就要有好的课程;要有好的课程,就要有好的课程体系;要有好的课程体系,就要有好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有好的人才培养方案,就要有好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有好的人才培养目标,就要有好的人才需求调研;要有好的人才需求调研,就要有好的就业质量分析,这是应用型高校遵循的高等教育基本规律。

1C5E08

在讲座中蒲爱民提出,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政治合格、身心健康、理论到位、技能实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回答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即明确具体的就业导向、行业面向、职业指向和理论要求、技术技能要求及适应岗位要求。通过产业、行业、企业、职业的调研,总结出典型工作任务,将典型工作任务分解出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内涵,再提炼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分解成课程体系并设置课程模块,设计课程,执行课堂。应用型人才培养有几大要素要注意,一是通识素养,即数理化素养、外语素养、信息素养、审美素养,具备本科层次应知必会的通识基本素养;二是专业素养,即突出专业技能培养,培养学生掌握某一专业领域工作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切实掌握一技之长;三是职业素养,即突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职业技能、文明的职业行为、务实的职业作风、创新的职业意识的新时代职业素养;提炼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政治合格、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主要面向哪些领域行业,重点瞄准哪些领域职业,掌握哪些领域基础知识,具备哪些领域技能的理论到位,技术技能实在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我们应做好广泛参与的调研,即有学校、政府、企业、行业多方参与的调研,将行业、产业内容标准与领域内容标准对接,将企业、职业内容标准与专业内容标准对接,将岗位、工作内容标准与教学内容标准对接,将工作过程要求与教学过程要求对接;由此形成典型工作任务和具体项目案例,产生以项目案例为主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和校本教材,进行项目式、案例式、任务驱动式范式教学。

在课题申报书写作方面,蒲爱民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学术梳理及研究动态、课题的研究价值、研究内容、课题思路方法、创新之处、参考文献、研究基础和条件保障等七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在结题方面,蒲爱民从正确认识结题、精心准备结题、及时申报结题、课题成果鉴定、课题材料整理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课题结题工作。

最后,蒲爱民提出,对应用型高校而言,教师要始终以问题为导向,培养发现问题的敏锐感觉;在看待问题上,历练自己严谨的分析问题能力;在处理问题上,锻炼自己较强的解决问题本领。对于新建的艺术类应用型高校,在教学改革研究上,要始终以问题为导向,注重项目式、案例式、参与式、理实一体化式、工作过程导向式教学,同时注意课题与研究人员身份岗位的匹配;艺术设计类教学尤其要注重项目、案例和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老师们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就应该到社会中去、到大自然中去,到广大老百姓身边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融入生活;希望老师们多学习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学习科学前沿教育法,多看高水平文献和期刊,注重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做好问题前期调研工作,在基本资料收集、课题过程研究、研究报告撰写与经费使用等多方面按要求做好课题研究与结题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