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研动态 > 科研动态 > 正文

喜讯:我校学科带头人唐英教授主持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正式结项

发布日期:2021-10-22 作者: 来源: 点击:

近日,从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获悉,我校管理学院学科带头人、博士、硕士生导师唐英教授主持研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新广告法语境下中国互联网广告监管制度研究》(项目编号:16BXW084)顺利结项。管理学院副院长黄娟副教授、科研处处长、高级工程师蒲爱民教授均为该项目主研人员。

本课题以新《广告法》为宏观语境,以如何构建中国互联网广告监管制度为问题焦点,以多元治理下互联网广告监管体系的构成要素及要素间的内在逻辑、互联网广告监管制度的构建路径为主要的问题展开,以“新广告法语境及治理的主要理论——互联网广告监管的四维框架——中国互联网广告监管制度的构建和完善”为结构铺排,以理论演绎和实证(深度访谈了市场监督管理局、网信办、统战部、广告协会、互联网平台、企业、广告公司等共计40家单位)基础上的个案归纳相结合为方法支撑,从受众理论、广告营销理论、公众利益理论的综合视角,在媒介法律逻辑、技术逻辑和媒介逻辑、多元治理逻辑的多重观照下,研究如何构建立足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广告监管体系。

课题重点从新广告法语境之“新”的内涵和特征破题,将新广告法的“新语境”分为经济语境、传播语境及社会文化语境三个层次(因绪论部分涉及政治语境和法律语境则以此三个语境为主要研究对象)并以此作为课题内容构成的主要构架。课题认为,这三个层次的语境具有“互嵌”的内在逻辑:经济语境是基础,没有社会经济的发展,难以谈及新广告法其他语境;传播语境是表征,广告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传播;社会文化语境是灵魂,广告通过基于文化的意义表达建构着时代的价值观念,型塑着广告“思想意识”。

课题以行政监管、行业监管、平台监管、社会监督为分类,剖析了各类监管的内涵与特征、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认为行政监管是互联网广告监管最主要的方式,导向监管是行政监管首要任务,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是主要的责任部门;行业监管在维护广告市场、减少行业违规、促成行业自律等方面有不可替代性的重要作用,是推动社会协同治理的关键;平台监管是互联网广告社会共治根本,在落实三审、四审制度、促进他审、以第三方监测弥补监管的遗漏等方面有特殊优势;社会监督在引导群众参与、受理公众举报、实现社会共治方面有不可或缺的必要性。

课题基于互联网广告监管的社会治理取向,从法治、技术与媒介及共治三重逻辑讨论了互联网监管制度的构建。其中,法治取向下扩大互联网广告监管范围是根本基础、技术与媒介取向下丰富互联网广告监管形式是重点内容、共治取向下多元化互联网广告监管主体的主要路径。论述了新广告法语境的前提与特征,并对语境的三个维度进行了理论阐释。首先,经济语境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在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促成广告生态变化,客观上为认识互联网广告监管体系提供了经济前提。其次,传播语境是立足媒介生态变化而言的,因为互联网广告形态的变化是其监管体系的现实场景。最后,技术逻辑和媒介逻辑双重驱动下的社会文化语境,是广告监管在思想文化领域责任承担的根本起点,所以也就成为新《广告法》无法绕行的前提抑或指向。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产生了如下成果:

1.新《广告法》)视域下互联网广告低俗化监管机制研究[J].当代传播,2018年第1期;

2.新《广告法》视阈下微信广告的规制路径[J].当代传播,2018年第4期;

3.短视频广告的传播特征及监管路径[J].当代传播,2019年第5期;

4.新《广告法》语境下微信信息流广告监管制度研究[J].当代传播,2020年第1期;

5.微博原生广告监管困境及路径研究[J].传媒,2020.09(上);

6.智能时代的广告生态困境及其治理[J].当代传播,2021年第2期;

7.《新广告法语境下中国互联网广告监管制度研究》研究报告。

5FE7E

A023B

结题证书

唐  英,女,博士,教授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访问学者,成都理工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管理学院学科带头人;教育部及四川省专家库专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国家社科重大招标课题子课题1项,四川省规划课题3项,省厅级一般课题4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29篇,中文核心期刊30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9篇;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编教材3部。创办过“四川黑马传播有限公司”、“成都阿甘食品有限公司”,承办过“四川经济研究”杂志。

黄  娟,女,中共党员,毕业于四川大学商学院管理专业,硕士,副教授,现任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管理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发表学术期刊论文10余篇,核心期刊论文2篇,主研国家级课题1项,主持市厅级课题2项,主持校级课题1项,参与各级各类课题多项,被乐山市等相关市厅局受聘为专业指导讲师,曾荣获省级优秀共产党员、省级创新创业导师、省民办高校优秀教师、校级教学名师、校级优秀工作者等多项奖励和荣誉。

蒲爱民,男,中共党员,教授、高级工程师,中国通信学会会员,四川省电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曾工作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财经学院(现九江学院)、南昌工学院,担任过班主任、教研室主任、二级学院副院长、教务处副处长、科研处副处长、二级学院院长(主任)、科技处长和评建办主任,高考命题专家库成员。现任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科研处长,从事电子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研究及高校教学科研管理。主研国家基金项目1项,主持(参与)省(部)、市厅(校)级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期刊论文20余篇,编著教材和实验指导书6部,获得国家专利7项。曾荣获省级优秀指导教师、科研成果一等奖和校级教师讲课比赛一等奖、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多个优秀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