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 正文

著名导演贾樟柯教授来校讲座——较真的导演是中国最需要的

发布日期:2017-06-28 作者: 来源: 点击:

624日上午,著名导演贾樟柯受四川电影电视学院邀请再次莅临金牛校区讲学,与学院董事长黄元文、院长罗共和、名誉院长王冀邢及川影师生深入探讨“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电影人”这一极具学术价值及实践借鉴意义的话题。此次讲学同时作为川影25周年校庆重要活动精彩呈现。

贾樟柯导演是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客座教授,数年前就与学院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可谓渊源颇深。贾导称,“再次来到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备感亲切”。2006年,贾导在罗共和院长的邀请下来到川影讲学,并设立了“贾樟柯奖学金”扶持在校优秀学生。在2008年贾导拍摄的电影《二十四城记》中,罗共和院长还曾参演其中,这些过往令人记忆犹新。此行,贾导以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院长的身份再次莅临川影。期间,他特别将由他监制的“2017中国成都·金砖国家电影节”开幕影片《时间去哪儿了》 向学院师生作了独家分享。

讲学现场,罗院长回忆起贾樟柯导演第一次来到学院交流的场景,“同学们很认真地聆听贾导的每一句话”,当天的讲座令全体师生受益匪浅,也为同学们播下了电影的种子。当时参加讲座的同学中,有如今《美人鱼》联合出品人、《情敌蜜月》等多部影片制片人的著名电影制作人张鹏程,有《前任攻略》制片人周子健等众多活跃在一线的电影人。罗院长深情感谢到:“贾导十年前在学院播下的种子,如今已开花结果!”

正值川影25周年校庆年,贾樟柯导演祝福学院越办越好,希望同学们在电影教育资源丰富的今天,抓住机会好好学习专业课。现场氛围十分热烈,从贾导入场开始便掌声欢呼不断,这是师生们盼了许久的贾樟柯导演,也是难能可贵的学习机会。讲学正式开始,贾导亲切而又语重心长地倾囊相授了电影知识与经验,讲述“中国需要什么样的电影人”。

“在当今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如何建构自己的电影观?有一个方法,那就是注重对电影史的学习。”贾导认为,通过对电影史的学习,可以建构起对电影的理解方式,塑造对电影发展的价值认识。“每一个杰出的电影导演一定也是杰出的电影史研究专家,在电影教育上,电影史的学习是根基,没有这个根基,整个电影的教育就是不牢固的。”

贾导还表示,影片分析也应当是电影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程,在影片分析中,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尤为重要,“通过由老师带领学生对影片进行细节分析、文化分析或美学分析等,能够建立对电影的共识,而这种共识将会对学生今后的电影创作产生诱导作用。”

交流过程中,当被问及为何其执导的电影屡次在国际上收获大奖时,贾樟柯表示,每一部影片的创作与拍摄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与自己真实的情感经验有关。而真实的情感体验通过电影语言的国际化表达后,往往能引起评委的共鸣。“比如电影《小武》的创作过程中,小武这个人物形象就与我没考上大学这段时间有关,在一个无所事事的时候突然灵感晃动,从一个在街头游荡的小人物开始,逐渐建构起整个故事的框架。”贾导强调,“灵感的不期而遇一定和自己的生活体验有关。”

“还有一个原因,如今拍青春片赚快钱的越来越多,而文艺片没什么市场,拍的人越来越少。坚持拍文艺片一定有自己的创作态度,对电影的品质要求也很高,获奖其实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贾导建议有志于从事电影行业的学子:“对于一个电影公司来说会有很多市场的考虑,但对于个人来说,一定要忠于自己的内心感受。”

讲学最后,贾樟柯导演对同学们寄予厚望,希望同学们在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能够为之做出贡献,电影行业欢迎年轻人的加入。同时希望正青春的四川电影电视学院能为中国培养更多优秀的电影人。讲学结束后,师生们一涌而上争相与贾导合影留念,他们簇拥着心目中的偶像,良久不舍离场。

在对罗共和院长的采访中,罗院长表示,十分感谢贾樟柯导演再次莅临学院作交流分享,他讲了许多心里话和切身感受,这对于学电影的学生来说是莫大的帮助。比如贾导提及的关于情感世界的表达与流露,电影是你的情感世界,是你所认识的世界以及你对电影观点的综合运用。这些都会帮助我们的学生更加了解创作背后的艰难和人才的需求。罗院长还表示,今后会有更多与大师零距离交流的机会,后续还将与上海温哥华电影学院开展进一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