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上午十点,第55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奖得主知名校友钟伟回到母校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安仁校区,在金厅与川影学子进行讲座交流。让大家受益匪浅。

钟伟曾在做职业编剧之前做过许多工作,在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做过播音、记者,并在离校第一年就考取了普通话一级甲等证书,他以讲述故事的方式告诉我们,他曾经在中国教育电视台做编导以及在新浪网等地方工作过的北漂生活,甚至还曾被临时抓去做“替补”摄像。他把影视行业统统都试过,在经历了一次因为“胎死腹中”无法和施隆多夫导演学习的失落之后,开始走向职业编剧的生涯。
“人挪活,树挪死,如果你觉得你的职业没有前路的话,赶紧走!”这位在讲台上话语之中丝毫没有架子脾气的演讲者,用他真诚的话语向台下的学子们推心置腹地讲述着他自己所亲身经历过的种种苦涩往事与他个人的见解与看法。
漫步江湖独孤行,十年磨剑功成归。在谈及其校园青葱岁月之时,钟伟学长的嘴角总是挂起了一丝恍若青年人特有的羞涩。在讲座中,钟伟学长多次感谢了我校罗校长当年向他介绍的影片使他终生受益,并向在场的学弟学妹们阐述了启蒙阶段的重要性。
钟伟学长分享创作的剧本《我不是药神》火爆后的余光照亮了处于边缘的白血病患者的未来,他也以自己年轻时岁月的光辉,过往的印记为在场的莘莘学子照亮了前方黑暗的道路。
钟伟学长除了对于自己编剧这一行业表述了自己的期许与展望,亦从整个影视生态着手,陈述了导演与编剧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联性与独立性。点明了编剧与小说家、记者的区别——真诚,也道出了当前影视行业的残酷现状——80%的影视公司都看不懂你写的剧本。他将现实如同白描的手法一般摆在学子们的眼前,可这真诚的话语之中,却难掩着其对影视行业未来人才,对我们诸位的殷切期待。
在这残酷的现实下,钟伟学长也是耐心地献上了他的经验之谈,滋润着被现实压得略微喘不过气的学子们。

人生漫漫,需要的是经验,而经验则需要通过时间的发酵方可散发出其特有的醇香,去花费6-7年的时间沉淀,不再那么幼稚,不去轻易放弃的人终会如他一样,被金马“砸头”。
钟伟师兄多次强调了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告知各位应该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定位自己,不要好高骛远,在学校应该学习的就是自己的技术,也许大师是靠天赋的,是教不出来的,可技术确实是一个提升自我核心竞争力的捷径,是可以通过学习得到的。
在讲座的尾声,钟伟学长也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并给出了自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