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1日上午8:30-10:00,新文科与影视教育专题论坛在我校安仁校区金色报告厅举行。本场论坛由广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陶冶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张智华教授、信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院长焦素娥教授担任点评人。

陶冶教授

张智华教授

焦素娥教授

苏亚平教授
我校电视学院院长苏亚平教授从大影视教学观出发,探索新文科建设的影视人才培养模式。他回顾了人类信息交流媒介的发展历程与影视行业的发展变化,提出影视教学需树立大影视教学观来应对时代挑战,他从综合素质培养、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三大板块讲述了大影视教学的设计思路,并介绍了该教学体系在川影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胡一梁教授
影视实验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浙江传媒学院电视编辑与导播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副主任、总工程师胡一梁教授以“‘端到云’的媒体化实践教学模式构建”为主题,讲述了传媒实践教学面临的机遇,并以浙江传媒学院与华栖云合作打造的媒体融合云平台为例,展现了当下传媒教学实践模式的发展新形势。他提出了“三个世界”与“三类教学场景”的概念,两者在传统教学模式中不能相融合,但通过互联网将“产学研”云端化便可融为一体。

杨建华教授
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常务副院长杨建华教授认为,当今世界是一个快速一体化的世界和市场,他介绍了青岛科技大学“立足青岛看世界,立足世界看中国”的发展线路,以及丰富多彩的国际影视交流项目和活动,为现场嘉宾展示了该校的国际化办学成果。

肖军副教授
西南政法大学刑事侦查学院刑侦剧研究中心主任肖军副教授讲述了跨学科教学的作用,列举了影视剧运用于侦查教学的实践案例并进行论证分析,他建议在新文科背景下,跨学科教学要注重多重教学设计,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何晓燕副教授
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何晓燕副教授从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剧作课程教学出发,概述了影视教学中出现的新现象与新挑战:不断变化的是行业趋势和电影形态,但好的故事内涵和故事思维是不变的。她列举了西南大学学生作品《孤独者》,为全场嘉宾展示了教学成果。

陈祺祺老师
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讲师陈祺祺从时代背景和行业背景两个层面阐述了“新文科”视阀下地方高校影视专业学生创作调查与提升研究,她针对地方院校存在的教学问题和地方综合院校影视专业学生实践创作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王旭锋副教授
浙江传媒学院电视艺术学院王旭锋副教授结合他在中美两国的学习经历,阐述了两国在影视教育理念方面的差异,并通过分析,提出中国应更加注重对学生在故事理念、实践教学和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教育培养。

李宏松老师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艺术系主任李宏松老师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为例,阐述了“泛动画”视域下动画专业跨学科的教育教学改革。他提出,当今泛动画趋势对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即要培养具有跨界能力的复合型动画人才。最后,他向全场嘉宾展示了辽宁工程技术大学与中国煤炭协会共同完成的动画作品。

王诚老师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文化与传媒学院教师王诚分析了移动互联时代下的广播电视编导业务。他认为,当下传统制作方式向全媒体制作方式的转变是机遇大于挑战的,以此为背景,他介绍了学院的现状及所做出的创新与尝试,提出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问题与思考,并希望这些问题能够引起社会的更多关注。
论坛最后,张智华教授和焦素娥教授分别对不同嘉宾的发言作出点评。张智华教授从一专多能人才培养、云端教学建设、国际层面文化传播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
焦素娥教授高度赞扬了几位发言嘉宾的选题和教学成果,并期待今后各大影视高校能够加强联系,增加影视教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