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 正文

张德明教授、张俊之教授来校讲座交流

发布日期:2021-06-10 作者: 来源: 点击:

2021年6月9日,西南科技大学文艺学院中文系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张德明教授和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带头人、文学博士张俊之教授在我校安仁校区贡院大剧场红厅举行了以《文学创作》为主题的讲座,我校人事处处长徐云峰教授及电影学院文学系部分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8711

西南科技大学文艺学院中文系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张德明教授

张德明首先介绍了长篇小说概论,并借助数据阐述了长篇小说”字数井喷“现象正在成为一种不容置疑的灾难。张德明教授主要从四个方面分享中国新世纪长篇小说解读。

乡村宿命与心酸寓言:现实惦念与生态焦虑。自五四新文学以来,农民与乡村向来是文学的主要对象。21世纪的乡土文学的变化使相当一批作品超越政治和经济,进入了文化和思想的乡村。张明德针对这一现象向文学系的同学们推荐下列著作:《城的灯》、《天高地厚》、《上塘书》、《猎原》、《妇女闲聊录》、《石榴树上结樱桃》等作品。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科研处

我校人事处处长徐云峰教授参加讲座

历史记忆与记忆书写:行将消逝的日常生活。因社会生活的变化、历史语境的变化、自我生活的变化、人生经验的变化、知识心理构成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作家的创作,而20世纪80年代初期弥漫着关于反思、自审、忏悔、伤痕这些命题的文学环境下,一些作家都会将这一生经历用这些情感来消化,而且不断在自身找原因,从而确立了作家从知识分子“自审”角度的展开。

道德拷问与性别感伤:知识分子与女性身份的自审姿态。《无字》全书风格残酷而美丽,本书不仅是有关女性更是民族的心灵史。《东藏记》以战争为背景,描写西南联大的一段往事,突出的是中国知识者在国破家亡中的铁骨丹心,对正义、自由、民主、节操的追求。《尴尬风流》以小故事连缀而成,却是一部天问无解、风流自适之作。除此之外,张明德教授还向文学系的同学们讲解了《青狐》、《炼狱之花》、《穿心莲》等诸多名作。

价值指向与文学残梦:高贵隐含的政治情怀与卑微尊严的民间书写。作家将政治情怀与深厚、坚定的民间文学注入到作品中,体现出对生命的独特关照继而形成一部优秀作品。张明徳教授针对这一主题为文学系的同学们推荐下列著作:《沧浪之水》、《国家干部》、《手机》、《城市表情》、《愤怒》、《兄弟》、《泥鳅》、《一句顶一万句》。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科研处

西南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带头人张俊之教授

张俊之教授首先向文学系的同学们简单介绍了《世说新语》,随后就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与酒之关系》一书展开进一步阐述。提出药与酒和魏晋士人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是我们了解研究魏晋士人形象不可或缺的元素。张俊之随后列举出王瑶先生在《文人与酒》一文中提及的关于饮酒之风盛行的深层原因来论证此观点。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科研处

讲座现场二

张俊之讲述道,所谓魏晋清淡,指的是魏晋时代贵族知识分子之间的高雅辩论活动,以探讨老庄、佛理及人生、社会、宇宙等为主要内容。同时张俊之教授以王丞相过江的历史故事为例向大家讲述这一历史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魏晋士人一方面表现出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旷达的思想情怀,另一方面,又各有丰富而独特的个性。两位教授为同学们带来了历史的回顾与现实的剖析,学术讲座将同学们深深吸引,回味悠久。

会后,讲座嘉宾合影留恋。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科研处

嘉宾合影留念

张德明,男,四川资阳人。西南科技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任,教授。研究方向: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发表文章近300余万字,出版专著2部。四川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四川省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四川省网络文学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美学学会会员、绵阳市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绵阳市文联委员及主席团成员、四川省财政厅评标专家等,曾获巴蜀文艺奖、四川文艺评论奖、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四川日报文学奖、重庆文学奖、绵阳市人民政府文艺奖、绵阳市人民政府社科奖等国家、省、市级各类文学奖项。

张俊之,男,四川苍溪人。文学博士,教授,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员。硕士研究生导师,西南科技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带头人。四川师范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博士,先后师从张显成教授、董志翘教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省部级项目三项,出版学术专著一部,在《中国语文》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近三十篇。获四川省社会科学优秀奖三等奖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