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 正文

我校蒋峰老师受邀参加“第五届(2021)中国电影伦理学学术论坛”并作分论坛发言

发布日期:2021-12-20 作者: 来源: 点击:

22021年12月20日,“第五届(2021)中国电影伦理学学术论坛”在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召开。本次学术论坛由西南大学、北京电影学院、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主办,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艺术学院、西南大学影视传播与道德教育研究所、北京电影学院未来影像高精尖创新中心承办。论坛以“本土立场,文化自信:学派视域下的中国电影伦理学”为主题,探讨中国电影伦理学派的路径与方法、电影伦理学的学科深化与个案等重要议题。来自全国十余个省市的5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百余名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与会议。我校电视学院蒋峰副教授受邀参加此次会议,并作分论坛发言。

CFCEF

参会人员合影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科研处

我校电视学院蒋峰副教授发言

    首先,蒋峰从电影伦理学的视角,结合自然生态学、景观人类学、德波的景观意识形态批评等学术资源对“景观”的解读,提出在某种伦理意义上,电影可谓是景观性的身体实践。电影的景观性伦理内涵可体现在三个层面:首先,从审美上看,电影的景观性是以视听的形式呈现出了一个与人的社会生活互为镜像的具有典型性、概括性和象征性的拟真世界,它的典型性使人看到生活本身,它的概括性使人人透视生命历程,它的象征性使人反求诸己。

然后,蒋峰谈到从研究视角上看,电影的景观性可体现为被审视和看的意义,研究者即可以从内部视角去看地方性的特征,也可以从外部视角分析它符号性的意义最后,从批评的角度看,电影的景观性具有意识形态内涵,因此研究者要能以批判性的目光去审视它的文化殖民、过度娱乐、伦理失范等诸多社会问题。

最后,蒋峰进一步结合电影的本体论研究、艺术的审美生成机制和哲学中的身体转向,分析了电影为何是一种身体实践,在这一身体实践中电影艺术如何离不开要有道德性的伦理内涵等。最后指出,电影作为一种景观性的身体的实践,它的景观性可以体现为政治化的身体、民族化的身体、意志化的身体、性欲化的身体、物欲化的身体、情欲化的身体、暴力化的身体、罪犯化的身体等,这些景观性的身体呈现有哪些伦理化表征,理应成为电影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