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 正文

科研促进教学案例——播音主持学院教师探索戏剧影视教育教学新途径

发布日期:2022-10-17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贯彻落实学校“五育并举、三个融入”的人才培养总思路,服务影视传媒艺术行业和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德艺双馨、理论扎实、技能突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同时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全媒体应用型人才,更是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2022年10月17日,我校播音主持学院刘莹老师将自己在核心期刊《电影评介》上最近发表的论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应用,将论文《由<紧急救援>透视新主流影片的英雄话语与影像格调》与播音创作基础课程相链接,探讨如何运用影视艺术教育教学相融合讲好中国故事,为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探索新途径。

教学现场

电影《紧急救援》是我国首部以海上救援为创作题材的影片,通过以宏大叙事逻辑、合理表达为创作基础,重点展现英雄人物的“平凡色彩”与群体特征,将目光转向能够引发大众认同的英雄群体。用细腻的艺术手法刻画了“挺身而出”的人物形象,通过将重大场景感触与个人情感相结合,并以“平民化”的英雄话语塑造了新的影像文化,折射出新主流影片的叙事模式日益成熟与完善。在课上刘莹老师通过拉片重点剖析了主人公高谦率领队伍第一次到达现场,面临惊心动魄的灾难和救援任务,他们用同样平凡的“血肉之躯”,用“不惧死”的信心为其他人打开了一条“求生”的道路。带领学生观察电影中以细腻、细致和细微的视角刻画的平凡英雄形象。学生发现影片在真实、客观的故事基础上,以场景再现或艺术化改造的手法,赋予影片内容的故事厚度。这让学生对于艺术表现手法中,真实,细腻的刻画技巧有了更深程度的理解。同学们马上对照《播音创作基础》课程中训练的稿件,借助刚刚的感受,投入练习,收效甚好。

教学现场

除此之外,刘莹老师借助电影《紧急救援》中逼真写实的画面、刚柔并济的创作风格和“凡人化”的英雄形象,让学生关注多元化的叙事手法。当学生捕捉到通过塑造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使海上救援团队的人物特征整体更加鲜明、真实,也让影片传递的精神更有说服力时,不难发现,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和我们《播音创作基础》中通讯播音这一单元极为相似。同样都是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所以对照手上的稿件,学生得出结论:想要讲好人物故事,必须要有亲切朴实的声音塑造真实性,也要有起伏流淌之感塑造多元化的人物性格。这样的教学改革使播音主持专业学生有效解决了语言表达内容空洞,情感不够真实、不能把握细节的问题。

英雄话语是主旋律情感的重要内容,是推动主流情感发展的基础密码,承载和传递了大众独特的精神追求。所以,在讲到当代大学生如何利用语言传播,讲好中国故事时,刘莹老师引导学生将英雄话语融入故事情节发展,更重视表达常人形象,走近英雄人物的真实世界。能实现英雄形象的风格重构。学生在训练中,也加强了人物故事真实感受的捕捉,运用形象的状态。

通过科研理论指导实践教学,刘莹老师充分感受到,不光能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还能激发大学生内心的艺术感知力。特别是在感受当下,马上投入训练,学生受益匪浅。这一宝贵经验的取得,为今后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改革,注入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