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 正文

沙呷阿依教授来我校讲座交流

发布日期:2023-11-15 作者: 来源: 点击:

11月13日晚,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沙呷阿依在我校贡院大剧院举行了以《探索舞蹈教学与编创路径,“跳”出民族舞蹈新姿态》为主题的讲座,我校音乐舞蹈学院院长陈志惠教授及部分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

中央民族大学舞蹈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沙呷阿依

沙呷阿依从何谓民族性与民族舞蹈动态、民族属性与舞蹈动态之间的关系、基于民族属性与民族舞蹈动态的教学与创作思考三个方面,以优美的舞蹈肢体动作,向现场师生生动地展示了民族舞蹈的民族性与差异性,和师生一起交流探讨彝族、蒙古族、维吾尔族等民族舞蹈的舞蹈动态。

讲座现场

“舞蹈要溯源,舞蹈不是单一的个体,舞蹈的背后是文化。”沙呷阿依提到,我们要了解舞蹈文化,了解民族民间舞蹈这一艺术形式,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舞蹈离不开民族性。”沙呷阿依通过凉山彝族舞蹈与蒙古族舞蹈的对比,形象化地介绍了民族性和民族舞蹈动态:民族性即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生物属性,民族舞蹈动态即形、韵、意。她表示,与舞蹈文化息息相关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正是舞蹈所需要溯源的内容。

“舞蹈动态是民族属性的外化与情绪情感的表达方式。”沙呷阿依谈到,凉山彝族“一步跨千年”的历史过往,因不同的历史文化、居住环境、生活习俗等,造就了凉山彝族舞蹈和云南彝族舞蹈在动态韵律与内容意涵上的各有不同。

讲座现场

沙呷阿依提出,采风是学习民族舞蹈的重要环节。从自然环境、习俗信仰、服饰特点等角度切入,深入全面地了解该民族文化,与该民族文化产生情感共鸣。同时,沙呷阿依教授重点强调了当前民族舞蹈编创中存在的误区及原因,呼吁民族舞蹈工作者深入民间,关注民族文化。

最后,沙呷阿依表示,舞蹈创作要从民间寻找灵感,从人民群众的生活中收集素材,整理、挖掘宝贵的民族民间舞蹈元素。将传统舞蹈文化元素融入到当下的艺术作品中,更好地满足当代观众对民族民间舞蹈的审美需求。

沙呷阿依教授(中)与我校音乐与舞蹈学院教师团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