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交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交流 > 学术交流 > 正文

学校举办非遗传承人口述法则探微学术分享活动

发布日期:2024-07-02 作者: 来源: 点击:

刘广宇教授讲座海报

20247月1日上午9:30,根据学校工作安排,我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刘广宇教授在安仁校区第五会议室举行了以《非遗传承人口述法则探微》为题的学术分享会,我校科研处处长蒲爱民教授、发展规划处副处长李正丽副教授,我校主持或参与非遗文化研究课题的部分教师和四川省非遗协会非遗影像记录与传播专委会部分会员参加此次分享交流。本次活动由科研处主办,设计与美术学院承办。

讲座现场

分享会开始,刘广宇从自己的学术经历出发,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史法则进行了分享。从问题提出内容研究、方法使用、传承人非遗事项、知识结构、形式构成、问题设计、伦理约束、问题举证、辩证分析、课题研究过程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与抢救的独到经验和近期对非遗口述史法则的梳理思考,以大量的翔实案例为基础现场教师进行生动的分享,深入浅出、有理有据地探讨高校介入非遗保护与记录的基本思路实施方法与有效途径

讲座现场

接着,刘广宇提出,老师们所参与的非遗项目记录工程是正当其时,从时代性的角度出发,他对我校教师在非遗方面的努力进行了肯定,指出其具有相当的前景和时代的重要性,提出非遗的记录是老师们和社会再一次接触的媒介,这是认识非遗传承人群体、民风民俗、风土人情等传统文化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其次,刘广宇就非遗传承人口述法则探微提出的背景进行了概括的讲解。从国家到各省市出台的各类文献、条例及手册等,到近十年在此领域贡献较为突出的高校出版的著作,对非遗口述史采访问题的梳理与呈现、实际应用等问题进行了阐述。然后,在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的学理基础方面,刘广宇提出研究对象包括非遗传承人和非遗事项。一是非遗传承人作为现代化转型当中产生的特殊人群,了解其知识结构、社会关系、生存现状、心理状态等群体特征非常重要。二是要根据各非遗事项的特征,区别设计采访问题并与其相关项目进行比较分析,将其由静态事项转变为动态事件进行设计可将其更生动地呈现刘广宇认为内涵学理方面需与新闻传播学、社会学、人类学以及民俗学进行区分。可采用社会学情景化的方式、去掉新闻学的针对性及目的性,在史学方法的基础上增加见证者和参与者的口述,拓宽其深度和广度,尽量将非遗项目更客观全面进行记录。

讲座现场

针对非遗传承人口述法则刘广宇将其分为采访前、中、后三个阶段进行概括与阐释。采访前可用资料穷尽法、以民为师法、环境适应法等方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调研和资料收集准备。采访中可用褪身还原法、人事追问法、纵横串联法、多元切入法等方法帮助传承人讲述和还原更多非遗事项。采访后可用事后补述法、主客辩证法等方法对非遗事项进行研究分析和全面客观的呈现。刘广宇认为针对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的特点灵活地进行问题和活动的设计,并参考行业领域的相关采访问题与上述法则,能更好地完成非遗传承人口述史的记录与传播。

讲座现场

最后,蒲爱民从非遗传承人口述法则的问题提出、内容研究、方法使用、研究对象以及非遗传承的目的目标、价值意义和研究过程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同时对刘广宇教授的精彩分享表示感谢,希望大家提高对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在我校承担非遗口述史科研项目的基础上,持续探索并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对前期研究汇集整理,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形成新的理论依据,发表新的理论文章,或进行更深层次的下一步新的研究,从史学研究、文化研究、美学研究等方面进行突破,为我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关专业的申报作出贡献,进一步助推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和戏剧与影视“一流”学科建设。

刘广宇教授简介:刘广宇(1964-),男,四川三台人,博士,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天府万人计划“文化领军人才”,现任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子课题4项以及其他省部级课题3项。在《电影艺术》《现代传播》及《民族艺术》等国内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相关论著4部。参与主创纪录片数十部(集)。主要研究方向:纪录片创作与理论研究、非遗影像研究、乡村文化与传播研究等。主要学术兼职: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纪录片专委会副主任,中国高教学会影视传媒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影视人类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委员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