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9日,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等院校视听艺术委员会换届会议暨高校艺术人才培养和视听艺术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北京电影学院海淀校区表演学院小剧场召开。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闫少非,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钱军,中国视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董涛,中国视协原副主席、中国视协高校电视艺术委员会首届会长李兴国,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长丁亚平出席并发言,会议由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李伟主持,各高等院校从事电视教学、电视艺术理论与批评、电视艺术史研究、电视与媒体创作以及从事网络视听实践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等90余人出席会议。我校校长、党委副书记罗思教授受邀参加了本次会议,并当选中国视协高校视听艺术委员会副会长。
大会出席者共同见证了本次中国视协高等院校视听艺术委员会换届,以新任会长丁亚平为首的新一届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等院校视听艺术委员会组织机构各成员获发聘书。在高校艺术人才培养和视听艺术高质量发展研讨会上,高校知名学者参与主题发言,并以圆桌论坛的方式围绕高校艺术人才培养和中国视听艺术高质量发展等相关议题进行研讨,同频共振,助推中国视听艺术繁荣发展。
会议开始,首先由北京电影电影学院党委书记钱军致欢迎辞,钱军书记代表北京电影学院全体师生,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向新一届委员会成员表示祝贺,向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中国影视艺术教育发展的同仁致以崇高的敬意。借此机会,钱军书记还向一直以来给予北京电影学院发展巨大支持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钱军书记代表北京电影学院致欢迎辞

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闫少非发表讲话
中国视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董涛宣读了组织机构名单批复,会议一致通过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长丁亚平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等院校视听艺术委员会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视协高校视听艺委会首届会长李兴国就任名誉会长。随后由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闫少非、高校视听委员会新任会长丁亚平、高校视听委员会新任名誉会长李兴国为新一届中国视协高等院校视听艺术委员会组织机构成员分别颁发聘书。会议宣布,委员会由中国视协高等院校电视艺术委员会更名为中国视协高等院校视听艺术委员会,聘任张树庭、黄昌勇、扈强、周星、贾磊磊为顾问,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李伟教授获聘高校视听委员会常务副会长,石竹青、史册、刘辉、李晋林、李道新、李锦云、陈捷、苏仲乐、张红军、张国涛、张晓艳、孟君、罗思、钟华、聂伟、孙大庆、郭学军、薛晋文(以姓氏笔画为序)为副会长,郑月获聘为秘书长,张慧瑜为常务副秘书长,王军强、潘雨等5人为副秘书长,丁珊珊、马梅、王丽萍等47人获聘为委员。

中国视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董涛宣读组织机构名单批复

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李伟主持整场会议

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闫少非为李兴国颁发聘书

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闫少非为丁亚平颁发聘书

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闫少非为李伟颁发聘书
中国视协原副主席、中国视协高校电视艺委会首届会长、高校视听艺术委员会新任名誉会长李兴国在发言中,首先回顾了自2002年到2017年担任高等院校电视艺术委员会会长所见证委员会各项工作的历程,对中国文联和中国视协长期以来的正确领导,以及委员会其他领导成员的努力表示感谢,对新一届高校视听艺术委员会组织机构成员的当选表示祝贺和欢迎。

中国视协原副主席、中国视协高校电视艺术委员会首届会长、高校视听艺术委员会新任名誉会长李兴国发言
新任会长丁亚平代表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等院校视听艺术委员会发言,向见证了本次换届会议的重要时刻并参与高校艺术人才培养和视听艺术高质量发展研讨活动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在发言中,他表示,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委员会将在中国视协的领导下,在视协专工处的具体帮助下,在北京电影学院等教育界学界各位领导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共同努力,精诚合作,切实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深化与行业、社会等方面的合作,持续为中国视听艺术、视听产业和文化建设积极服务,助推协会事业繁荣发展。丁亚平会长说,相信在各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诸位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高校视听艺术委员会的工作一定会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为视听艺术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长、中国视协高等院校视听艺术委员会新任会长丁亚平发言
中国视协分党组书记闫少非在讲话中,首先对北京电影学院对中国视协高等院校视听艺术委员会换届活动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认为活动能够在北京电影学院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影视艺术教育历史的“圣地”召开,对于中国视协高等院校视听艺术委员会未来的发展有着特别意义。闫少非结合协会重点和委员会工作实际,提出以下四点希望:一、继续做好人才培养工作,充分发挥名师示范引领作用,助推高校视听艺术人才培育做深做实;二是聚焦精品创作,将新时代文艺方针政策进一步融入教育与创作实践,创造出更多具有人民性、时代性的文艺作品;三是深耕理论研究,充分发挥文艺理论评论对视听艺术创作实践的引领推动作用;四是发挥委员会自身专业特色和人才、组织等优势,打造常态化落地、长期性开展的特色品牌活动,持续强化专委会履职能力建设。
会后,参与中国视协高等院校视听艺术委员会换届会议的各位领导、中国视协高等院校视听艺术委员会组织机构成员、来宾合影,纪念这一光荣时刻。

中国视协高等院校视听艺术委员会换届会议暨高校艺术人才培养和视听艺术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参会人员集体合影
中国视协高等院校视听艺术委员会换届会召开后,高校艺术人才培养和视听艺术高质量发展研讨会旋即展开。北京大学电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张慧瑜研究员,山西吕梁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薛晋文教授,河北传媒学院院长李锦云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院长郑月教授,武汉大学艺术学院院长孟君教授,重庆大学美视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范倍教授六位专家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视听艺术高质量发展进行主题研讨。
张慧瑜研究员发言题为《新时代视听艺术创作与传播》,他认为,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发展中,视听传媒的发展为新时代视听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我们做积极的新的思考。薛晋文教授发言题为《新时代视听艺术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和特征》,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视听文艺各类型全面繁荣,要持续推出优秀作品,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态度,使新时代视听创作从“高峰”走向“高原”,走向高质量发展。李锦云教授在以《新时代、新战略赋予影视教育新使命》为题的发言中,围绕如何面对影视业的新业态、新使命以及新时代影视业对于国家战略的贡献的角度,提出影视教育在新时代有着全新使命。郑月教授的主题发言《时代使命·深层创新·教育赋能——关于视听艺术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思考》认为,视听艺术高质量发展不仅是一个产业问题,更是一个与国民幸福息息相关的“人”的问题,从时代与产业、科技与创新、教育与人才培养三个方面探讨了视听艺术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孟君教授从“技”和“艺”的关系入手,发表题为《“技”“艺”融合:高校艺术人才培养的传承与拓新》的发言,强调艺术教育不仅要教授诸多艺术创作能力,更需要全面提升学生的创造美、理解美的能力。范倍教授从自身计算机专业本科、北京电影学院就读硕士和博士的经历出发,发表主题发言《从摄影机-笔到摄影机-电脑:探测数智影视的潜在线路》,将讨论回归数智本体逻辑,认为“在数智时代追求个体想法与创作方法的一致,是讨论艺术创作工具形态的基础”。六位专家的主题发言翔实且富有深度,显示出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深刻领悟,以及对视听艺术高质量发展的强烈使命感。

郑月、孟君、范倍、张慧瑜、薛晋文、李锦云等六位专家在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
北京电影学院李伟副院长主持的圆桌论坛,邀请辽宁师范大学副校长石竹青教授,我校校长、党委副书记罗思教授,南京大学新传学院执行院长张红军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副社长、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国涛研究员,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孙宝国教授,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晓玥教授六位嘉宾,共同研讨视听艺术高质量发展相关主题及高校人才培养思路举措,现场反应热烈。

李伟副院长主持,石竹青、郑晓玥、罗思、张国涛、孙宝国、张红军等教授参与的圆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