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有组织科研工作,拓展师生学术视野,增进水文化与文明理解,湖北大学郑晓云教授于2024年10月18日下午2:30——4:00在我校安仁校区贡院大剧院·金厅开展以《与水共生:大河文明和人类命运》为主题讲座,管理学院、电影学院学生师生代表参加。本次讲座由学校科研处主办、管理学院承办。
我校管理学院副院长黄娟副教授主持讲座
本次讲座由管理学院副院长黄娟副教授主持。讲座开始,黄娟对郑晓云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隆重介绍了他的学术经历和成果,希望老师和同学认真聆听讲座,做好笔记,讲座后积极与郑教授沟通联系并向他学习。
讲座现场
随后,郑晓云从“为何‘大河’、河流的‘三流’、关于‘河流生命’、河流与人类文明”、长江流域文化等多个方面讲述了大河文明与人类命运。
郑晓云首先向大家解释了何为“大河文明”,他讲到,大河文明支撑着交通、社会联系、商贸、政治空间、文化形成与传播空间,为区域文明的可能性及生物多样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支撑并驱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随后,郑晓云又向大家全面的介绍了河流的“三流”、河流的“生命”及河流与人类文明。他提到:河流是一个有生命的系统。河流的生命系统包括了河道自身的功能、河流沿岸的生态状态和人文状态三个方面,河道、生态、人文三位一体构成的河流的生命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的三个要素相互之间都有着关联性,每个要素的状态往往都会影响到其他的要素,进而影响到整个河流生命系统。
讲座现场
最后,郑晓云向大家提到了“长江水文化”及“长江大保护的文化应对”,他讲到,有着“黄金水道”美誉的长江,是联系我国东、中、西部的航运大动脉,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个省级行政区。长江流域4.59亿人口和北方近1亿人口(通过南水北调工程)都饮用长江水,已经使长江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水源地。
通过南水北调等引调水工程,支持流域以外广大地区的供水安全。2018年,仅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就调出水量76.7亿立方米,目前中线工程调水量已达95亿立方,有效保障了华北地区的供水安全。
在总结中,郑晓云提到:地球上的大江大河都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人类在历史上和大江大河的相伴相生,获得发展。但是今天人类和大河之间的平衡关系已经改变。大江大河过去是、今天是、未来仍将是人类命运的重要主导者。关爱江河的生命,也是关爱人类自己的命运。江河的保护和治理离不开文明的视野、文化的应对。
郑晓云教授与我校青年教师合影
郑晓云教授简介
郑晓云,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特聘教授、中国长江文化研究院院长。希腊亚里士多德大学博士、荣誉博士、国家首批“万人计划”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理论人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曾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建的国际水历史学会主席,现任法国水科学院院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水博物馆网络科学顾问、全国水利博物馆联盟副主席等社会兼职。曾获得希腊国家地理学会、希腊国家开放大学、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越南国家文化艺术研究院等单位颁发的荣誉奖励。曾经或现任多所中外大学客座教授、访问研究员。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西南各民族水文化调查与研究》,主持完成国际合作项目和国内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近20项。出版学术著作24部,主编文集1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民族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