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由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指导,我校与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四川师范大学遂宁校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联合主办的“美丽中国·魅力长江——生态影像记录长江上游地区高质量发展会议”在我校安仁校区隆重举行。
会议现场
此次会议由我校电视学院、管理学院、人文影像研究院联合承办,我校中华传统文化学院与四川省非遗保护协会非遗影像记录与传播专委会、四川省影视发展联合会影视文旅融合专委会、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灾害人类学专业委员会、四川省旅游学会研学游学研究分会、四川民族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四川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气象灾害预测预警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共同协办支持。
会议现场
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项目经理周汇敬,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秘书长、德国项目顾问杨宇成,以及来自四川大学、兰州大学、西南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云南大学、湖北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重庆广电集团、成都广播电视台等全国2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广播电视台的100余位中外专家学者,我校600余位师生代表齐聚一堂,线下线上以“美丽中国·魅力长江:生态影像记录长江上游地区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围绕“魅力三江源:共抓大保护 共守一江水”“美丽大三峡:绘壮丽画卷 展中国气象”两个子议题,共话长江流域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共商文明传承与文化传播的影像实践,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献智献策。
会议分为开幕式、主题发言、创作专场、创作分享与对话交流、闭幕式五个环节。
我校董事长黄元文教授
开幕式上,我校董事长黄元文教授对参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她谈到了长江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川影在培养影视传媒人才和推动影视文旅融合等方面,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作出的努力。她呼吁大家保护、传承和弘扬长江文化,以影像力量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我校校长、党委副书记罗思教授
我校校长、党委副书记罗思教授与在座嘉宾分享了学校32年来的发展历程和优秀校友事迹。她提到了学校在多个专业领域的成就和对行业的贡献,以及在国际合作和创新创业方面的成果,并表示川影未来将以自身优势赋能于城市的发展与创新,为生态影像记录长江上游地区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大邑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伟
大邑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伟介绍了大邑县的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强调了长江的文化价值,并肯定了我校在生态影像记录和文化传承方面的贡献。
德国艾伯特基金会驻华代表赛巧
德国艾伯特基金会驻华代表赛巧通过视频致辞,介绍了基金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讲述了影像传播与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预祝本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副校长于世祥主持开幕式
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郑晓云教授
第一单元主题发言环节,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长江文化研究院院长郑晓云以《水文化:长江文化的根基》为题,深入探讨了长江水文化,强调其对长江文化的根基作用,并呼吁利用现代媒体传承这一文化。
纪录片《再会长江》导演竹内亮
纪录片《再会长江》导演竹内亮(日本)以《长江题材影像创作与文化记忆》为主题,线上展示了长江环境和文化变迁,突出了百姓视角的重要性。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文教授
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张文教授和西南大学出版社副编审卢渝宁以《长江上的抗蒙(元)岛城:忠县皇华城的独特历史价值》为题,阐述了皇华城遗址的历史价值。
电影《长江图》导演、编剧杨超
电影《长江图》导演、编剧杨超以《腾龙之河,时间之河与“我的长河”》为题,线上分享了《长江图》的创作过程,并表达了对长江自然和文化属性保持的期望。
西南民族大学杨正文教授
西南民族大学杨正文教授以《堰口勾连的和谐共生:成都平原水利社会》为题,探讨了都江堰对成都平原农耕社会的影响。
新华社原高级记者姜恩宇
新华社原高级记者姜恩宇以《长江源区域:“生态理念”的变化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像记录》为题,讨论了长江源区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王海飞教授作评议
我校电视学院副院长刘丽教授担任主持
云南省社科院研究员李永祥
第二单元主题发言环节,云南省社科院研究员李永祥以《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灾害与防灾减灾研究》为题,分析了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国家的灾害关注点。
纪录片《千山》
四川师范大学孙红林副教授通过纪录片《千山》展映交流,分享了骑行川藏线的经历与感受。
西南科技大学崔忠洲副教授
西南科技大学崔忠洲副教授与在座嘉宾深入探讨了甘博影像对都江堰历史研究的价值。
我校教师张露
四川大学副研究员杜芳和我校教师张露以《长江上游生态文明建设助力区域高质量发展——以大理生态系统为例》为题,以大理州为例讨论了生态文明建设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西南财经大学副教授才让本
西南财经大学副教授才让本以《视觉、情动与行动:多媒介时代青海三江源地区人与动物的关系变革》为题,从人类学视角分析了青海三江源地区人与动物的关系变革。
乐山师范学讲师院扎西东珠
乐山师范学院讲师扎西东珠以《长江上游流域藏族传统歌舞艺术简述》为题,介绍了藏族传统歌舞艺术的现代化调适。
西南科技大学讲师罗泽龙
西南科技大学讲师罗泽龙以《藏族神话传说在生态保护中的文化价值》为题,为长江上游地区的文化传承与生态保护提供了多维度的见解和建议。
四川师范大学遂宁校区文化产业系主任彭文斌教授作评议
管理学院副院长黄娟副教授担任主持
在纪录片创作专场环节中,五位杰出的纪录片导演和制片人通过影片放映和深入对话,向与会者展示了纪录片的深厚魅力。
制片人吕宾
第一单元创作专场:村民影像系列影片
制片人吕宾介绍了“乡村之眼”项目,该项目通过培训村民使用影像工具记录自己的文化,为田野调查提供了新的视角。
导演彭辉
第二单元创作专场:《平衡》及其倾斜的平衡
导演彭辉强调了纪录片的真实性和纪实精神,提倡用平实的视角捕捉生活,建立与拍摄对象的情感联系,并通过长期跟踪拍摄记录真实的故事。
导演许扬
第三单元创作专场:《蒿草锣鼓》/《老人会》
导演许扬探讨了薅草锣鼓文化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指出了传统农作方式和文化现象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
导演吕岱(中)和吴镝(右)
第四单元创作专场:三峡移民系列影片
导演吕岱和吴镝则分享了他们在制作三峡移民系列影片中的经历,探讨了三峡工程对生态和当地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新媒体在纪录片制作中的作用。
现场师生提问互动
云南大学《思想战线》编辑部邓玉函教授
我校电视学院郝建副教授
我校电视学院院长苏亚平教授
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教授、我校人文影像研究院执行院长刘广宇
现场,创作专场四个单元的主持人对展映纪录片展开了分享交流。
对话交流环节
对话交流环节中,湖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长江文化研究院院长郑晓云,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文,云南农业大学研究员、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副处长杜发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何源,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副教授Moudi Mahdi,西南财经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讲师赵亚川,贵州师范大学瑞士研究中心副教授左振廷七位来自不同学术背景的专家学者,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和实践经验,就影视人类学与人类学的关系及其相互促进的方式进行了多维度的交流与深入探讨,并分享了见解和思考。
云南农业大学研究员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副处长杜发春
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项目经理周汇敬
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秘书长德国项目顾问杨宇成
我校校务委员、发展规划处处长黄萍主持闭幕式
闭幕式上,云南农业大学研究员、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研究院副处长杜发春作学术总结。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北京代表处项目经理周汇敬,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原秘书长、德国项目顾问杨宇成作为观察者发言。
与会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了本次会议,认为会议议题广泛、内容丰富,角度新颖,层次多元,并切实践行了学术研究服务国家治国理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责和使命担当。此次会议不仅是一次学术和实践的交流盛会,更是一次智慧与创意的碰撞,对于推动长江经济带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