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6日,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以两校区视频会议形式召开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科研工作例会。校务委员、发规处处长黄萍主持会议,党委书记王小林出席并讲话,聚焦科研攻坚、社会服务,找寻问题、分享经验、部署阶段性重点任务。

会议现场
一、科研与社会服务双突破,数据彰显攻坚成效

我校科研处处长蒲爱民教授发言
会议伊始,科研处处长蒲爱民教授就“贡嘎计划”以来和2025年全校科研工作情况作系统总结,涵盖科研项目、成果产出、平台建设等九大领域,重点围绕“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和“申硕工程”目标展开。同时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了布置,提出聚焦国家级省部级项目、权威期刊论文、重点实验室建设、高级别成果奖项等方面;要培育1-2个省级平台及高水平团队,整合银龄教师资源,强化戏剧与影视学科团队申报能力,推动专利、著作与影视创作结合,服务地方影视文旅融合产业,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申硕工程”和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努力。

社会合作办副处长韩丽发言
社会合作办韩丽副处长在通报社会服务(横向项目)工作时指出,本学期横向项目呈现“数量质量双提升” 的良好态势。1-5月横向项目量质齐升:产教融合联盟推动“工匠技艺短视频拍摄”“世界运动会主转播服务”等项目落地。电影学院竞标拿下“水龙吟”文旅项目成亮点,通过“剧本+舞美 +运营”全链条服务,实现品牌示范效应,预计带动后续合作经费持续流入。
二、五大学院聚焦特色路径,创新举措亮点频现

播音主持学院副院长周欣教授发言
播音主持学院以“融媒体创新”为核心,筹备《融媒体时代播音教学》论文集(收录100+篇成果),并将于5月29日承办省级学术会议。副院长周欣提出“工作室制+跨学科团队”模式,组建多个科研小组推动项目与行业对接。

电视学院院长助理蒋峰副教授发言
电视学院聚焦产学研融合,完成高水平论文21篇,核心排期4篇。与成都电视台合作短视频项目通过招投标推进,组织师生参与国际赛事转播,形成“教学-项目-产业”闭环。院长助理蒋峰强调“教授博士团队辅导机制”,提升申报质量。

电影学院副院长郭怡然副教授发言
电影学院以“创作驱动科研”,依托4大专业团队打破学科壁垒。“水龙吟” 项目通过5专业联动打造“网剧-文旅”产业链。副院长郭怡然表示,该项目虽短期利润有限,但作为 “品牌案例” 将助力获取更多政府与企业合作机会。

设计与美术学院执行院长李靖副教授发言
设计与美术学院围绕“传统工艺数字化”,申报项目、获得专利、横向课题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执行院长李靖表示将强化“乡村振兴+智能影像”团队建设,在此基础上开展有组织科研工作。

管理学院副院长黄娟教授发言
管理学院以“学科交叉”破局,纵向申报8项(含省级基金复审项目),横向落地政府与国企项目,合同金额79万元。院长黄娟提出“政策研究+品牌运营”策略,正洽谈乐山文旅融合项目。
三、王小林书记划重点:以“四个强化”提升科研能级

我校党委书记王小林教授总结发言
王小林书记在总结中肯定全校科研 “从被动等项目到主动造生态”的转变,强调四点要求:一是强化有组织科研,科研处、社会合作办等部门需“走出办公室”,深入学院开展靶向指导,如针对播音学院获奖案例总结跨部门协作经验,形成可复制的项目攻坚模式。二是强化目标管理,今年科研经费目标需分解到学院,通过“跳起来摘桃子”的激励机制,力争未来5年突破亿元大关,破解申硕“生均收入”瓶颈。三是强化人才与科研联动,在教师招聘中兼顾“双师型”与科研型人才,探索专职科研编制,将科研成果纳入职称评审、绩效考核核心指标,如要求新引进博士三年内必须申报国家级项目。四是强化实战培训,邀请校内榜样分享经验,通过“案例教学+模拟答辩”提升项目申报质量,避免“重数量轻打磨”的误区。

我校校务委员、发规处处长黄萍教授发言
黄萍处长对各二级学院的汇报进行了点评。其充分肯定各学院“有组织科研” 成效,指出播音、电视、电影等学院通过组建专业团队,形成科研攻坚合力。她以电影学院“水龙吟”项目为例,强调科研项目应注重品牌效应,通过“单点突破”带动产业链延伸,从“单一服务”转向“长期生态构建”,为后续项目拓展奠定基础。同时,黄萍处长强调,横向课题需以产教深度融合为核心,将产业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科研服务结合,形成产学研一体化链条。她透露,全校科研经费未来五年力争达1亿元,以破解申硕“生均收入”瓶颈,科研经费增长将成为学校收入结构优化的关键支撑。
本次会议释放鲜明信号:川影科研正从“单兵作战”转向“团队攻坚”,从零散承接项目转向产业链开发。随着特色团队成熟与跨部门协作深化,学校以科研为支点,撬动学科、人才、服务协同发展,为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蓄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