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进一步开展有组织科研工作,瞄准高级别科研项目申报,2025年6月13日下午,学校邀请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李锦教授来校开展了《学科脉络与问题的发现》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学校科研处主办,管理学院承办。全校二级学院院长(副院长)、教研室主任(副主任)、教授(副教授)、博士参加。

校校务委员、发展规划处处长黄萍教授致辞
讲座开前,学校校务委员、发展规划处处长黄萍教授对李锦教授来校讲座表示热烈欢迎,同时隆重介绍了李锦教授学术经历。李锦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研究领域为人类学理论与方法、文化遗产保护、藏族社会与文化、藏彝走廊。长年从事西南地区田野调查和人类学研究。先后出版《家屋与嘉绒藏族社会结构》《民族文化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羌笛新曲》《泸沽湖摩梭母系社会》《西部生态经济建设》《我的母屋我的家——摩梭家户口述史》《羌族艺术》等学术专著,在《民族研究》《中国藏学》《藏学学刊》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研究成果曾获得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国家民委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央统战部统战理论优秀成果奖等省部级一、二、三等奖共计27项,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20世纪20-40年代人类学华西学派研究”首席专家,2024年荣获中国文化和旅游部“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称号。黄萍表示此次讲座是一次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李锦教授将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和经验,相信这次讲座不仅能为大家提供丰富的学术指导,还能激发大家在学术科研中的创新思维。

讲座现场
随后,李锦从什么是学术问题开始,以国家社科基金为例,提出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大政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坚持有组织科研和自主探索相结合,坚持以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鼓励开展跨学科综合研究,切实发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示范引导作用,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推进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接着,李锦从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青年项目、西部项目的角度进行详细分析,提出重大重点项目应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哲学社会科学重要基础和前沿问题开展原创性研究,鼓励学科交叉;一般项目应立足各学科的历史、理论、方法和应用,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科建设与发展实际,体现申请人的学术素养,围绕对于推进理论创新和学术创新具有支撑作用的一般性基础问题、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专题性应用问题,开展具有学科视角的创新性研究;青年项目旨在加强对青年人才的扶持和培养,发挥青年学者优势,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和应用创新;西部项目应立足西部地区实际和优势,资助推进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保护民间文化遗产,开展周边毗邻区域国别研究等方面的课题,支持西部地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能力提升。

讲座现场
讲座中,李锦提出课题研究重点应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从中国共产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国共产党历史等方面的重要会议、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史料收集整理与研究,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出发,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背景、本质要求、世界意义何国际变局、新科技革命给中国式现代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入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繁荣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生态文明,数智社会治理,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城市化和城市治理,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健康中国。从人口战略角度出发,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边疆治理与边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安全能力现代化和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践行“三大全球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交流互鉴,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从中国文化史、学术史和思想史、重要文献史料整理以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古典学研究、古代文明起源、近代大国崛起、世界现代化历程、世界战争史、殖民史、宗教史和政治思想史、重要区域和国家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领域基础理论、学科史、方法论、前沿问题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角度,挖掘各学科建设自主知识体系的原创性概念、命题和理论研究等,从既往立项看学术问题的确定,并以2025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指南与当年立项项目进行选题案例分析。

讲座现场
最后,李锦教授从申请书填报角度出发,详细剖析了如何进行项目论证,突出目标导向、问题意识、学科视角,要求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内容翔实,排版规范。提出选题所研究的具体问题要清晰明确,要对所提出的核心概念进行准确定义,在国内外学术史梳理上要进行综述而不是罗列和介绍,在框架思路上要列出提纲或目录,在学术观点上提炼特色和创新,谨慎在研究方法上创新,研究基础主要是申请人前期相关代表性研究成果和核心观点而不是其他,参考文献应引用最新最前沿国内外研究成果等。

我校科研处处长蒲爱民教授总结发言
科研处处长蒲爱民教授在总结中提出,李锦教授以其深厚的学养、广阔的视野和清晰的逻辑,从申报者和评审专家等多视角深入剖析了学术研究的核心内在脉络,为我们在项目申报中指点迷津,把脉问诊。李锦教授的讲座,不仅是一场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思想的启迪,她提醒我们,优秀的学术研究始于对学科历史的敬畏与深刻理解,成于对研究问题的精准把握与创新探索。希望大家能将今日所学付于未来研究实践,不断精进并取得丰硕成果。

合影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