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四川电影电视学院主办,我校设计与美术学院公共艺术专业姚磊老师策划并指导,7位应届毕业生与武侯区簇锦街道居民共同参与的“混响场:簇锦街道—社区再叙事”展览,被《成都日报》关注报道。

作为公共艺术介入社区的创新实践,展览以低碳、零成本的可持续方式,让艺术走出殿堂、融入邻里。《无界》将20余件居民捐赠的旧衣拆解重组,用纤维艺术编织成承载集体记忆的公共装置,消解身份隔阂;《田器谜》以社区募集的老农具为媒介,通过儿童工作坊引导孩子用绘画再造农具,促成农耕记忆的代际传递,11岁的周子涵便兴奋地向爷爷介绍那件由老锄头转化的艺术展品;《簇锦考》更组织居民共同追索丝绸贸易史料,以秦汉画像砖视觉语言重构贸易场景,搭建起古今对话的桥梁。此外,《第四把椅子》用家具厂边角料创作集合雕塑、《大梦》将居民梦境转化为装置元素,每件作品都成为社区故事的“叙事载体”。

展览海报及展览现场
姚磊老师表示,展览旨在探索公共艺术从“陈设”走向“参与”的可能,让艺术成为联结邻里的纽带。据悉,展览于2025年10月11日启幕,将持续至10月19日,目前正于空舟美术馆向公众开放。
此次报道是对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在推动艺术与社会融合、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方面的又一肯定,也展现了我校师生在公共艺术领域的创新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