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我校设计与美术学院专业带头人王崇学副教授受邀在新加坡成功举办了《王崇学:抽离.重构(Extraction·Reconstruction)》首场大型个展。展览由新加坡Prestige Art Gallery(品艺画廊)主办。本次展览作品包括油画12件、纸本绘画20件、互动装置2件、动画影像1件。参加本次展览开幕式的有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前馆长、新加坡知名艺评家和画家、艺术机构、企业家以及新加坡联合早报等新闻媒体约200余人。本次展览不仅是王崇学老师个人艺术创作过程中重要的国际艺术活动,同时也有力的促进了我校的国际学术交流,为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在国际上良好的声誉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






新加坡“抽离.重构“展览空间布置现场
开幕式上,yanzhPrestige Art Gallery张鹤馨女士对本次展览为中新艺术、文化交流起到的积极作用表示肯定,并将在未来为王崇学老师的艺术推广做出更多努力。
王崇学老师对莅临本次开幕式的各位嘉宾、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并畅谈了关于自己艺术创作的心路历程以及艺术教育中“美学”的重要性。他认为在艺术史的回溯与当代生活的体会之间,存在着反复回响的共通性,本次展览既是对他个人创作方法、主题的系统呈现,也是对当代艺术如何与历史对话的深度探讨。在艺术态度上,王崇学老师始终以“匠人”自居,认为艺术出发于手艺,艺术家为之付出心血理所当然。在潮流更迭与视觉快餐化的今天,他选择以看似笨拙的点的累积来塑造画面,正是在这种持续的劳动与探索中,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语言,并以此展开了对古今、传统与当代、理性与感性之间关系的深度思考。




“抽离.重构“开幕现场
特邀国际知名策展人和艺术评论家杜曦云则从文化身份与美学价值的层面切入,全面梳理了王崇学老师二十余年的创作路径,展现其以“点”为核心的独创性“透技法”,以及“以古为新”的实践精神,带领大众在全球化语境中思考“重构” 的当代意义。杜曦云指出:王崇学老师长期接受学院训练,对艺术形式的独立价值有着深刻体悟,他不断试验与推进绘画语言,以回应自身的感受与认知;通过对传统图像的提取与转化,使作品“形式的推陈出新”与“跨越时空的人文共鸣”交织,形成独特的视觉体系。

王崇学老师(左)、策展人杜曦云(右)

与嘉宾的学术讲座、对谈现场
开幕式上,王崇学老师与杜曦云还以学术讲座、学术对谈的方式,与嘉宾进行了艺术、文化方面的深入交流,在普及中国文化的同时,增进了彼此的文化互信。
新加坡的琵琶和笛子艺术家演奏了《春江花月夜》等世界名曲,同时,特地为此次开幕式活动所创作的互动装置(出席本次展览的嘉宾在白色立方体上进行自由的“点”的绘画)以及动画影像作品等,都让文化、艺术的国际交流意义得到进一步升华。

新加坡音乐家演奏中国名曲


观众现场参与“点画”创作
本次展览以独特的艺术面貌、创新性的展陈方式以及浓厚的学术氛围,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展览将持续至11月23日。

偶遇在新加坡工作的“川影学子”
杜曦云是中国当代艺术领域资深策展人与批评家,曾创办刊物《艺术时代》及担任上海昊美术馆、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副馆长、学术总监,策划了众多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个展及美术双年展、联展,其以敏锐的学术洞察与跨文化视野著称,擅长在文化语境中梳理艺术实践的深层逻辑。
王崇学,1975年生于四川眉山,现为四川电影电视学院设计与美术学院副教授、专业带头人。1999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油画学士学位;2006年于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获得硕士学位,师从中国当代艺术领军人物程丛林。二十余年来,他持续探索独特的绘画语言,自创“透技法”,并发展出代表性系列《透》和《埋》。其作品多次在中国及国际重要画廊、美术馆展出,并被德国、台湾、上海、成都、美国等地的机构及私人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