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简报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简报 > 正文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04周工作简报

发布日期:2025-03-24 作者: 来源: 点击:
上周工作完成情况 参与者/部门
1 3月17日上班整理第03周工作周报并发给人事处何彦 何彦
2 检索发布3月17日相关学术讲座信息 全校
3 发布《2025年度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数字经济与文化创意融合发展研究中心规划项目申报通知》 丁一凡
4 发布《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2025年度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研发项目申报推荐工作通知》 丁一凡
5 整理打印准备选修课程教学资料(大纲、课表、学生点名册等) 科研处全体
6 领取《西部广播电视》杂志邮寄材料 刘师昊
7 接收四川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关于开展2024年度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示范开题活动通知并转发课题小组成员学习做好观看准备 杨辉、陈雯雯等
8 审核李正丽副教授申报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巴蜀文化与叙事形态研究》 李正丽
9 与吴涵主任就申报2025“蓉漂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大邑电子信息专题赛项目工作进行沟通交流 吴涵
10 3月17日下午2:30在安仁校区参加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复评专家组工作,陈志杰一同参加 颜杰、于世祥等
11 3月17日下午4:00——20:30在安仁校区第九会议室参加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复评研讨会并提出人事、教务等相关问题 黄元文、罗思等
12 检索发布3月18日相关学术讲座信息 全校
13 发布我校王慧老师主持研究的西南民族研究中心项目正式结题科研动态新闻 丁一凡
14 发布《四川文化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年度项目申报通知》 丁一凡
15 发布《四川人居文化研究中心2025年度课题申报通知》 丁一凡
16 发布《四川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2025年课题申报通知》 丁一凡
17 发布《四川教师教育研究中心2025年度课题申报通知》 丁一凡
18 发布《四川数学会数学教育规划课题申报通知》 丁一凡
19 发布《<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25>征稿启事》的通知 丁一凡
20 3月18日下午2:30在安仁校区参加第二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复评专家组工作 颜杰、于世祥等
21 陈志杰、廖鸿霖参加第二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复评工作总指挥部工作 陈志杰、廖鸿霖
22 3月18日下午4:00——6:00在安仁校区参加第二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复评研讨会并提出人事、教务等相关问题 颜杰、于世祥等
23 3月18日下午6:00——6:30在安仁校区第二会议室参加关于人工智能与视听交换应用新场景实验室自评工作 黄萍、段晓冉等
24 3月18日晚7:00选修课程1班第1次教学 课程1班
25 发布温馨提醒:人文社研究项目申报书填报模板参考建议(普遍适用)。一、课题名称。1.核心要素:需体现研究对象、研究背景、研究焦点。例如,“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路径与政策支持研究”中,“双创背景”为研究背景,“大学生就业能力”为研究对象,“培养路径与政策支持”为研究焦点。2.语言风格:简洁明确,避免冗余,学术性与现实性结合。可加入副标题补充说明,如“——基于XX视角的分析”。3.常见问题:标题过于宽泛(如“大学生就业研究”)或过于狭窄(如“某校毕业生就业调查”)。示例模板:   “XX背景下XX(研究对象)的XX(研究内容)与XX(研究维度)研究”   “XX视角下XX问题的机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XX为例”。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一)理论价值。1.明确学术贡献:指出课题对现有理论的补充、修正或突破。例如:   弥补某一领域研究不足(如“首次构建XX理论模型”); 推动跨学科融合(如“整合教育学与经济学视角”);   深化对某一现象的解释(如“揭示XX与XX的互动机制”)。2.逻辑层次:分点论述,每点聚焦一个理论维度,如“理论框架创新”“方法论创新”等。3.语言要点:使用“推动”“深化”“构建”等动词强化学术价值。示例结构:   本课题的理论价值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揭示XX对XX的作用机制,推动XX领域的理论创新;二是通过XX视角解析XX问题,丰富XX学科的研究范式;三是构建XX评价体系,为后续研究提供方法论参考。(二)实际应用价值。1.聚焦现实问题:结合政策需求、社会痛点或行业发展瓶颈,说明课题的实践意义。例如:   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依据(如“破解XX结构性矛盾”); 为企业/机构提供解决方案(如“优化XX管理模式”);   为公众认知提升提供支持(如“促进XX文化传播”)。2.分点呈现:每条应用价值对应一个具体场景,避免笼统描述。3.语言要点:使用“助力”“促进”“提供参考”等动词体现可操作性。示例结构:   实际应用价值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为XX(如高校、政府)优化XX(如人才培养、政策设计)提供实践指导;二是通过总结XX经验,为XX(如欠发达地区)提供可复制路径;三是推动XX(如产教融合)生态体系的构建。三、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和趋势。(一)国外研究现状。1.时间脉络:按研究发展阶段梳理,如“20世纪XX年代提出XX理论,近年来转向XX方向”。   2.核心观点:提炼代表性学者的贡献(如“Hillage &   Pollard提出可雇佣能力模型”)。3.趋势总结:指出当前热点(如“数字化时代就业能力重构”)。4.语言要点:避免简单罗列文献,需体现批判性分析,如“现有研究对XX问题关注不足”。示例结构:   国外研究起步较早,已形成XX理论体系。20世纪XX年代,学者聚焦XX问题(如就业能力内涵),近年转向XX(如政策干预效果)。代表性成果包括XX(理论/模型),但缺乏对XX(如区域差异)的探讨。(二)国内研究现状。1.主题分类:按研究领域划分,如“政策分析”“实证研究”“案例比较”等。2.成果与不足:肯定现有贡献(如“已建立XX数据库”),指出局限(如“样本覆盖不足”)。3.趋势总结:结合国家战略(如“双创”“乡村振兴”)说明研究新方向。示例结构:   国内研究集中在以下领域:一是XX(如就业能力评价),二是XX(如政策效能分析)。现有成果多采用XX方法,但对XX(如长期跟踪)关注不足,亟待通过XX(如跨学科视角)深化研究。(三)研究空白与课题定位。1.明确空白点:指出前人未解决的问题(如“缺乏全国性数据支撑”)。2.课题定位:说明本课题如何填补空白(如“通过多区域对比分析XX”)。 全校
26 发布温馨提醒:人文社研究项目申报书填报模板参考建议(普遍适用)。四、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一)研究目标。1.层级递进:从宏观到微观,如“厘清机制→揭示差异→提出对策”。2.可衡量性:目标需具体可操作,如“构建XX模型”“提出XX政策工具包”。3.语言要点:使用“厘清”“揭示”“提出”等动词强化行动导向。   示
    例结构: (1)揭示XX对XX的作用机制; (2)识别XX的区域/群体差异; (3)设计XX优化路径。(二)研究内容。1.模块化设计:分5-6个部分,每部分对应一个子问题。2.逻辑连贯性:内容需环环相扣,如“理论建构→实证分析→对策设计”。  
    3.创新点突出:强调特色内容(如“首次开发XX评价工具”)。示例结构: (1)理论框架:整合XX理论,构建XX模型;   (2)实证分析:通过XX方法验证XX假设; (3)案例研究:对比XX区域实践差异;   (4)路径优化:提出XX政策建议。(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与研究目标直接相关的核心任务(如“数据采集”“模型构建”)。2.难点:实施中的潜在障碍(如“跨区域协作”“长期追踪”)。3.解决方案:提出具体应对措施(如“联合地方机构建立调研网络”)。五、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一)研究思路。1.流程图式描述:按“文献分析→数据采集→模型构建→对策设计”展开。2.逻辑主线:强调问题导向,如“从现象到本质,从理论到实践”。示例结构:首先,通过XX方法明确研究框架;其次,分阶段采集XX数据;再次,结合XX理论分析结果;最后,提出XX政策建议。(二)研究方法。1.方法适配性:根据研究内容选择方法(如“政策文本分析→问卷调查→案例研究”)。2.技术细节:说明工具使用(如“运用Nvivo进行语义分析”)。3.混合方法:结合定量与质性方法增强说服力。
      示例结构:(1)文献分析法:梳理XX领域经典文献;(2)问卷调查法:覆盖XX样本,设计XX量表;(3)案例研究法:深度访谈XX对象。六、计划进度与前期研究基础。(一)计划进度。1.阶段划分:按年度或半年度划分,明确各阶段任务(如“第一年:文献综述与调研设计”)。2.成果对应:每阶段需产出具体成果(如“发表1篇论文”)。(二)前期研究基础。1.学术积累:列举负责人前期课题、论文、数据库建设等。2.团队优势:说明成员学科背景、合作网络等。3.资料准备:列出已获取的政策文本、数据资源等。七、预期成果与去向。(一)中期成果。1.阶段性产出:如论文、调研报告、政策简报等。2.目标明确:说明成果形式及发表/提交渠道。(二)最终成果。1.多样化呈现:包括专著、论文、政策工具包等。2.社会影响:强调成果对学界、政府、公众的实用价值。八、申报书常见问题与注意事项。1.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混淆:需严格区分学术贡献与实践意义。2.文献综述堆砌化:避免简单罗列文献,需体现批判性整合。3.研究方法描述模糊:需具体说明技术路线与工具使用。4.进度安排不合理:需确保时间分配与任务难度匹配。
全校
27 3月18日晚7:00选修课程1班第1次教学 课程1班
28 检索发布3月19日相关学术讲座信息 全校
29 与陈雯雯老师就2024年度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工作进行沟通交流 陈雯雯
30 审核罗刚老师申报的德阳文化旅游研究中心课题材料并提出修改意见建议 罗刚、陈志杰
31 与人事处就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复评所需材料进行沟通对接 廖鸿霖、何香函
32 研究讨论学校研究基地中心或研究院归类并分类筛选教师进入相关研究基地中心或研究院 丁一凡
33 与李正丽副教授就申报2025年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进行沟通交流 李正丽
34 发布《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2025年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数字新兴技术”专项申报通知》 丁一凡
35 前往教学实验中心就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复评材料装盒标签制作工作进行学习交流 廖鸿霖
36 发布《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成都新质教育创新研究中心2025年度课题申报通知》 丁一凡
37 发布《2025年“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中心”项目申报事项通告》的通知 丁一凡
38 与教务处副处长姜银娣就申报课题进行沟通交流 姜银娣
39 与设计美术学院专业带头人就申报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进行沟通交流 王崇学
40 3月19日晚7:00选修课程2班第1次教学 课程2班
41 检索发布3月20日相关学术讲座信息 全校
42 与李正丽副教授就申报教育部人文社科课题申报书进行研究讨论修改 李正丽
43 与杨辉老师和陈雯雯老师就申报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进行沟通交流 杨辉、陈雯雯等
44 审核傅赟老师相关课题开题报告并告知开票流程错误和开题流程错误,建议其按规定要求进行 傅赟
45 审核王路老师主持结题的相关课题 王路
46 审核罗刚老师申报的德阳文化旅游研究中心课题材料并提出修改意见建议 罗刚
47 3月20日上午8:30开始接待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复评专家 陈志杰、廖鸿霖
48 3月20日下午15:41接指令调取科研工作量计分管理办法文件,迅速整理好后送指挥部二楼会议室(已签字审核:佟李贝妮,程福梅) 李正丽、黄萍、丁一凡
49 3月20日晚上继续上班待命回复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复评工作 吴永成
50 审核杜亚东老师申报的自贡市相关研究中心课题材料并提出修改意见建议 丁一凡
51 检索发布3月21日相关学术讲座信息 全校
52 起草撰写关于四川电影电视学院2024年度高校人文社科统计系统填报情况说明 丁一凡、黄萍、丛日玉
53 审核李悦老师申报四川动漫研究中心课题材料并提出整改意见建议 李悦
54 发布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2026年度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申报指南 丁一凡
55 发布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2026年度艺术人才培训资助项目申报指南 丁一凡
56 发布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2026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申报指南 丁一凡
57 发布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2026年度美术创作资助项目申报指南 丁一凡
58 发布国家艺术基金(一般项目)2026年度舞台艺术创作资助项目申报指南 丁一凡
59 发布征稿启事:《青年哲学论丛》 丁一凡
60 发布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教育——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丁一凡
61 发布绵阳师范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培育基地2025年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项课题申报说明及指南 丁一凡
62 发布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写本研究中心2025年度项目申报公告 丁一凡
63 发布关于举办第63届高等教育博览会的通知 丁一凡
64 发布成都融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研究中心暨四川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研究中心2025年度课题申报通知 丁一凡
65 发布四川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农村幼儿教育研究中心2025年度课题申报通知 丁一凡
66 发布长江文化研究院、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办公室2025年“长江文化研究”专项课题申报公告 丁一凡
67 3月21日下午3:30陪同于世祥副书记巡查安仁校区 于世祥
68 3月21日下午前往金牛校区整备办公室 陈志杰
69 3月21日晚10:00开始学校校区安全巡视 杨辉、刘师昊
70 3月22日学校总值班工作,并和廖鸿霖老师一起整理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复评所需材料 廖鸿霖
71 3月23日学校总值班工作,并和廖鸿霖老师一起整理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复评所需材料 廖鸿霖
本周计划开展的工作
1 3月24日上班整理第04周工作周报并发给人事处,3月14日下午3:00在安仁校区参加部门工作会议(发规处、科研处、社合办)5:00在科研处办公室开会,晚上10:00巡查全校
2 3月25日晚7:00选修课程1班第2次教学,晚上10:00巡查全校
3 3月26日晚7:00选修课程2班第2次教学,完善10:00巡查全校
4 继续完善2025年科研“十大工程”文稿和PPT
5 继续收集整理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复评所需材料
6 3月28日上午9:00在安仁校区参加周五中干例会
7 3月28日在金牛校区工作
8 继续跟踪申报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
9 跟踪与成信大战略合作事项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对接
10 继续检索并发布相关课题申报信息
11 继续关注相关项目申报立项情况
12 整理3月份教育改革信息和“对标竞进”信息
13 继续跟踪四川省民办教育研究中心2021、2022年、2023年课题结题和2024年度课题立项情况
14 继续就科技厅、文旅厅和省民办教育研究中心等项目申报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