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工作完成情况 |
参与者/部门 |
1 |
9月15日上班整理第3周工作周报并发给人事处 |
何彦 |
2 |
9月15日检索并发布相关讲座信息 |
全校 |
3 |
与汪代明教授就邀请省艺术基金相关人员来校讲座进行协调沟通 |
汪代明 |
4 |
审核孙娟老师职称评审科研业绩材料 |
孙娟 |
5 |
发布《川滇民族文化数字化与传播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艺术设计专题项目申报通知》 |
丁一凡 |
6 |
审核廖若兰、蒲慧、李宽、江金阳、王桂荣、魏嘉诚、董珂旭等老师申报职称科研业绩材料 |
相关人员 |
7 |
发布《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纪检监察研究中心四川省纪检监察协会高校分会2025年度项目申报公告》的通知 |
丁一凡 |
8 |
审核田勇、张志刚、何丹、齐亚兰、陈大勇、吴静、张婉、杨清鑫、胡柯、徐娟等老师申报职称科研业绩材料 |
相关人员 |
9 |
9月15日晚9:00全校巡视并签到 |
陈志杰 |
10 |
与汪代明教授就关于召开四川艺术基金2026年度资助项目申报指南解读线上会议工作进行沟通交流 |
汪代明 |
11 |
9月16日检索并发布相关讲座信息 |
全校 |
12 |
发布《四川省儿童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2025年课题申报通知》 |
丁一凡 |
13 |
发布我校刁冰冰老师主持申报的三星堆文化译介与传播重点研究中心2025年度项目获得立项科研动态新闻 |
丁一凡 |
14 |
发布我校黄娟教授受聘为国智新型智库研究员学术交流信息 |
丁一凡 |
15 |
审核刘源逸、林阳、周静瑗等老师申报的相关课题材料并提出修改意见建议 |
刘源逸、林阳 |
16 |
审核吴静、刘晓敏、孙晨、杨清鑫、张婉、段晓冉等老师申报职称科研业绩材料 |
相关人员 |
17 |
审核仪雪、何英老师课题中期检查材料 |
仪雪、何英 |
18 |
审核仪雪老师相关课题结题经费报账事项 |
仪雪 |
19 |
与王崇学老师就申报四川艺术基金项目进行现场沟通交流 |
王崇学 |
20 |
与黄萍就关于召开四川艺术基金2026年度资助项目申报指南解读线上会议进行沟通协调 |
黄萍 |
21 |
起草《关于召开四川艺术基金2026年度资助项目申报指南解读线上会议的通知》并向全校发布 |
陈志杰 |
22 |
与安仁、金牛两校区校办申请会议室用于召开四川艺术基金2026年度资助项目申报指南解读线上会议 |
王绍杰、杨柳、陈志杰、王钢 |
23 |
与全校二级学院院长、副院长、教授、副教授等老师就参加四川艺术基金2026年度资助项目申报指南解读线上会议进行沟通 |
二级学院院长、副院长、教授、副教授 |
24 |
实习生张婉怡请假参加成都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技能竞赛 |
张婉怡 |
25 |
发布《四川民族民俗文化研究中心2025年课题申报公告》的通知 |
丁一凡 |
26 |
9月16日晚上7:00选修课程1班教学 |
选修课程1班 |
27 |
9月16日晚上9点全校巡视并签到 |
陈志杰 |
28 |
9月17日检索并发布相关讲座信息 |
全校 |
29 |
9月17日上午9:00在安仁校区参加新生军训典礼工作 |
全校相关人员 |
30 |
发布《中国残联2025年度课题(第二批)申报通知》 |
丁一凡 |
31 |
发布《首届四川省艺术传播学会年会通知》 |
丁一凡 |
32 |
发布《2025四川省工业文创产品设计赛事作品征集通知》 |
丁一凡 |
33 |
发布《“印象中国”2025短视频征集展示活动通知》 |
丁一凡 |
34 |
发布我校受邀参加“科创天府·智汇蓉城”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对接会学术交流信息 |
丁一凡 |
35 |
审核严阳星鑫、赵佳俏、何杰、张玲、刘威等老师申报职称科研业绩材料 |
相关人员 |
36 |
审核周静瑗老师申报四川青少年美育研究中心课题材料 |
周静瑗 |
37 |
接收郭珏岑老师核心期刊报备材料 |
郭珏岑 |
38 |
与黄娟院长就申报省艺术基金项目进行沟通交流 |
黄娟 |
39 |
与王崇学、李远航老师就申报四川艺术基金项目进行现场沟通交流 |
王崇学、李远航 |
40 |
与黄萍教授就省艺术基金副主任来校讲座事项进行沟通协商 |
黄萍 |
41 |
发布《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5年“四川省教学成果暨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推荐工作通知》 |
丁一凡 |
42 |
发布我校郭珏岑老师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电影文学》发表科研论文科研动态新闻 |
丁一凡 |
43 |
与二级学院院长以及相关教授、副教授、博士就申报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25年“四川省教学成果暨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工作进行沟通交流 |
相关人员 |
44 |
9月17日晚上7:00选修课程2班教学 |
选修课程2班 |
45 |
9月17日晚上9点全校巡视并签到 |
陈志杰 |
46 |
9月18日检索并发布相关讲座信息 |
全校 |
47 |
9月18日安仁校区白天全校总值班工作 |
安仁校区 |
48 |
发布《安徽大学科技创新法治研究中心公开招标2025年度课题申报公告》的通知 |
丁一凡 |
49 |
审核邓明露、江金阳等老师申报职称科研业绩材料并提出修改意见建议 |
邓明露、江金阳 |
50 |
起草《关于邀请四川艺术基金中心副主任吴瑜婷来校开展专题讲座经费的请示》 |
陈志杰 |
51 |
完善省艺术基金项目申报网站系统和四川省文旅厅科研管理系统的账号、密码等 |
丁一凡 |
52 |
发布温馨提醒:课题申报常见的硬伤。该文系相关专家学者意见整理,经供参考!!! 一、缺乏新意,表意过于平淡。表现:题目陈旧,未能体现时代性、前沿性或创新性,无法吸引评审专家的注意。影响:在高质量申报书众多的背景下,平淡无奇的题目极易在初筛阶段就被淘汰。改进建议:选题应紧扣热点话题导向或现实痛点导向,力求将两者结合。避免研究十年前甚至十五年前就已存在的“老”问题,除非能找到全新的研究视角、方法或材料。 二、研究对象与问题不精准。表现:题目未能清晰、准确地概括出研究的核心对象和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看完题目后,专家对“研究什么”感到模糊。影响:反映出申请人可能自己尚未厘清研究思路,无法让评审专家快速抓住研究核心。改进建议:题目必须直截了当地点明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确保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明确,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 三、与已立项题目重复,差异性低。表现:题目与以往已立项的课题高度雷同或相似,缺乏足够的区分度和创新价值。影响:失去了立项的必要性,容易被认定为重复研究。改进建议:申报前必须 “盘立项清单” ,用多个关键词反复检索、比对。通过增加限定词(如地域、群体、时段)或变换研究视角来体现差异性和独特价值。 四、核心词过多,冲淡研究主题。表现:题目中堆砌了过多(通常超过3个)的核心概念或关键词。影响:导致研究焦点分散,核心词之间逻辑混乱,也让申请人在后续内容撰写中难以深入。改进建议:聚焦核心。通常1-2个核心词最佳。谨慎使用作为“背景”或“帽子”的第三个热词,确保其能真正融入研究内容,而非形式上的点缀。 五、题目不简洁,读起来费解。表现:题目冗长拗口(虽不超过40字),使用了无效、冗余的词语或复杂的句式。影响:增加评审专家的阅读负担,影响对题目本意的理解。改进建议:反复推敲,删减所有不必要的修饰词和虚词,做到多一字则赘,少一字则缺。让非本领域的同行试读,检验其是否易懂。 |
全校 |
53 |
六、题目过大或过小,不适合申请人。表现过大:研究范围太广,时间跨度太长(如“明清600年XX群体研究”),远超一个年度或青年项目所能承载的工作量。表现过小:研究问题过于细微,像一篇期刊论文的题目,无法支撑起一个国家级项目的体量和价值。影响:题目过大会让专家质疑申请人的完成能力;题目过小则会让专家质疑其研究价值和资助必要性。改进建议:根据项目类型(重大、重点、一般/青年)选择相应规模和深度的题目。题目应“大小适中”,既能体现国家级课题的分量,又能在规定周期内完成。 七、用词不完整,有语法问题。表现:题目缺少必要的句子成分(如主语、宾语、动词),导致结构不完整,意思表达不清。影响:同样属于致命硬伤,反映出申请人的粗心和不严谨。改进建议:检查题目是否是一个句法成分完整的短语或句子,确保核心要素齐全。 八、触碰禁止项,造成违规嫌疑。表现:使用副标题(明确禁止)。字数超过40个汉字(含标点符号)。影响:属于形式审查中的硬性违规,可能导致申请在初筛阶段即被淘汰。改进建议:严格遵守《申请书》填表说明中的规定。绝对不使用副标题(包括用冒号“:”暗示副标题),并将题目字数严格控制在40字以内。 九、核心总结与规避策略 价值导向:题目应强烈体现出问题意识(要解决一个真实的、有价值的“Problem”),而非仅仅陈述一件要做的“事”(“Question”)。精准简洁:用最精炼的语言,明确体现研究对象和研究问题。创新差异:通过“盘立项清单”确保新颖性和差异性,避免重复。遵守规则:严格规避副标题和超字数等形式违规。反复打磨:自己反复推敲,并请教多人(包括圈外人士)审读,从多角度发现潜在问题。 规避这些硬伤是成功立项的第一步,也是展现申请人学术功底和严谨态度的重要环节。 |
全校 |
54 |
与谢柏梁、李正丽等老师就申报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的工作进行沟通交流 |
谢柏梁、李正丽 |
55 |
发布《第七届破产法治·天府论坛论文、案例征集公告》的通知 |
丁一凡 |
56 |
发布《四川2025年度音乐治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
丁一凡 |
57 |
发布《2025年首届“教育与文化品牌”专项课题申报通知》 |
丁一凡 |
58 |
发布《四川省科学技术厅2026年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指南通知》 |
丁一凡 |
59 |
与陈雯雯老师就申报相关课题、参加相关培训和论文撰写修改等工作进行现场沟通交流 |
陈雯雯 |
60 |
与张善诚教授就相关工作进行现场沟通交流 |
张善诚 |
61 |
与马院相关银龄教授就课题结题等工作进行沟通交流 |
相关人员 |
62 |
与校办吴永成主任就本周中干例会议题进行沟通交流 |
吴永成 |
63 |
审核罗鉴、江俊文老师科研项目经费和结题情况并提出相关意见建议 |
罗鉴、江俊文 |
64 |
9月19日检索并发布相关讲座信息 |
全校 |
65 |
9月19日上午9:00在安仁校区第九会议室参加本学期中干例会并通报相关工作 |
全体校领导、中干 |
66 |
发布《推广运用“六尺巷工作法”理论研究课题申报公告》的通知 |
丁一凡 |
67 |
发布我校老师主持申报的四川省民办教育协会2025年度项目获得立项科研动态新闻 |
丁一凡 |
68 |
发布《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发布2026年科普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
丁一凡 |
69 |
发布《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发布2026年区域创新合作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
丁一凡 |
70 |
发布《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发布2026年度第一批软科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
丁一凡 |
71 |
丁一凡老师9月19日完成本学期工作,正式停薪留职前往白俄罗斯读研 |
丁一凡 |
本周计划开展的工作 |
1 |
9月22日上班整理第4周工作周报并发给人事处 |
2 |
9月22日下午4:00与发规处联合召开本周工作会议 |
3 |
9月23日晚7:00选修课程1班教学 |
4 |
9月24日晚7:00选修课程2班教学 |
5 |
9月19日上午9:00在安仁校区第九会议室参加本学期中干例会 |
6 |
丁一凡正式交接完工作并前往白俄罗斯读研(停薪留职1年),实习生张婉怡代替其工作 |
7 |
继续跟踪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国家艺术基金项目 |
8 |
跟踪与成信大战略合作事项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对接 |
9 |
继续检索并发布相关课题申报信息 |
10 |
继续关注相关项目申报立项情况 |
11 |
整理9月份教育改革信息和“对标竞进”信息 |
12 |
继续跟踪四川省民办教育研究中心2024年度课题结题情况和2025年度课题申报动向 |
13 |
继续就科技厅、文旅厅和省民办教育研究中心等项目申报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 |